【摘 要】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幼儿认识自然科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活动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本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积极导入《指南》《纲要》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结合科学活动案例,将巧用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妙用材料,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巧设疑问,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总结科学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兴趣;好奇心;探索;自主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我们应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可见,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再是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教师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巧用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
()
有一天饭后,我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孩子们在山坡上边走边看,不时蹲下来看看花看看草,还我问你你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绕过小路我带他们来到菜园,孩子们走进菜园兴高采烈,你一舌我一嘴“这是蚕豆,这是萝卜都冒出一点了,快长大了。我看到玉米了,都比我高了。”几个男孩忽然叫起来,“这儿有蜗牛呢,爬起来了,爬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欢呼着睁着大眼睛好奇的探索着大自然中植物、动物的秘密。从那以后我们班的自然角时不时会冒出蜗牛、螺蛳、蚕宝宝、西瓜虫…………孩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一次不经意的饭后散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其实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融入在孩子们一点一滴的生活之中。可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幼儿的认识活动更多受到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二、妙用材料,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探究的对象,是不可或缺的。幼儿科学活动强调“让材料说话,让环境和材料引领幼儿的学习”。《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提供丰富的课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长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3�D6岁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抽象的科学道理讲解百遍,不如让他们亲眼目睹和亲手操作更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自从上次菜园散步之后,我和孩子们会经常光顾菜园,今天朱师傅正在菜园忙碌,孩子们叽叽喳喳,“爷爷,你在干什么?为什么种子都放进泥土里了,你还要盖塑料膜,怕光吗,怕虫子吃吗…………” “老师,爷爷的花生种子能吃吗?”“豆宝宝长出来一样吗?”看到旁边大花盆里荷叶又问,“那荷花的种子是什么呀?”……幼儿对种子产生了兴趣,我决定给幼儿提供各种种子、器具,让他们自己种植探索种子的秘密,于是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各种种子。我跟朱师傅商量,让她给孩子们留了一块地,孩子们自己按自己的想法种了起来,有的种玉米,有的种花生,有的种大蒜头,有的竟从口袋里摸了熟瓜子种了起来……种植结束后,我们对孩子们说“记得每天来看看你种的种子哦,别忘了给它喝水。”过了几天,当种子开始破土时,我带孩子们到菜园仔细观察,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我的豆子发芽了”,“我的蒜头发芽了”,“我的玉米也发芽了”……又过了几天,豆豆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瓜子还不发芽?”开心说:“我种的花生米也没发芽”,这时其他幼儿围了过来,我指着豆豆种瓜子的地方问:“你们说豆豆的瓜子为什么不发芽?”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瓜子坏了,有的说被虫子吃了,有的说吃的东西不发芽……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没发芽,我又孩子们重新收集了生瓜子、熟瓜子、生花生、熟花生,和他们一起种到地里,告诉他们过几天你们来看看种子有什么秘密,到底谁发芽了?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收集各种对孩子探索活动有用的材料,并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并巧妙地运用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
三、巧设疑问,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幼儿提出一些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经验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或其他途径寻找答案。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
区角里老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白纸、蜡光纸、皱纹纸……)并折了一个纸船,孩子们看到也要折纸船,于是主动让老师教折纸船几天下来,纸船越来越多各种各样。老师对孩子们说:“各种各样的纸船,猜猜他们在水里谁会先沉下水呢,为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开始自己试验纸船在水里的变化,一次又一次,有人发现了问题,“老师,纸船的纸不一样,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吸水快的沉的快,吸水慢的在水上时间长。”在老师的疑问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不同材质的纸的吸水性不同,导致纸船有的沉的快有的慢。
潜水艇实验中,老师用吸管和回形针做了潜水艇,放在透明瓶子中 潜下水浮上来,孩子们效仿老师做了潜水艇开始试验,可有潜水艇下水就不上来。老师“孩子们,潜水艇为什么不上来呢?与吸管有关系吗?”孩子又做试验,试了一次又一次,他们开始比吸管的长短不同做出来的潜水艇的功能也不同,就这样他们发现了吸管的长短、瓶子中的气压都会影响潜水艇的沉浮。
科学活动中老师应学会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索发现,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案例中老师让孩子在疑问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孩子在不断地实验中与材料发生互动,从而提升了孩子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材料的多样性和适宜性,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保持幼儿的好奇心,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核心,充分给予幼儿自主,引导和激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着眼发展科学保教》江苏教育出版社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园教育活动》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