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否要养活机关幼儿园?这个话题最近引起了一番热议。今年年初《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显示,广东省委幼儿园、省公安厅、文化厅、科技厅、卫生厅、科学院幼儿园以及广东育才幼儿园一院、二院8所机关附属幼儿园一年所获财政预算拨款高达6863万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质疑之声随之而来。财政供养幼儿园合不合理?广州有几千所幼儿园,为什么财政只拨款给这几所机关幼儿园?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下属的幼儿园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们质疑这种给职工的福利是否应该存在。
饱受争议的机关幼儿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机关幼儿园在教学软硬件上具有较高水平,并且学费也在普通收入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些幼儿园大多有自己独立的园区和楼房。例如北京航天机关幼儿园是市一级一类幼儿园,现为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教科研基地。全园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绿地面积1600 平方米。幼儿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备也是比较先进的。
与此同时,这些幼儿园在对幼儿教师的选择上也是比较严格的。航天机关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道:“我们幼儿园现有教职工45人,教师队伍100%具有专业学历和职称,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对于这种师资力量,家长还是比较放心的。
对于学费的情况,机关幼儿园由于有政府部门拨款,所以在保教费和伙食费上面没有盈利的需求。保教费大概在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伙食额外收费每月250元左右。由于机关幼儿园享受财政拨款,硬件设施质量有保障,教师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流动性很小,同时学费相对也较低,一般公务员能够承受的了。
软件硬件条件都具备,收费标准又比较合理的机关幼儿园却是以解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子女入园为目的而成立的,尽管面向社会招生,但在录取过程中优先保障本单位职工子女入园,是机关单位“福利”的一种体现。
但这样的福利也严重遭到了社会质疑,主要原因是机关幼儿园享受财政拨款,换句话说,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但却仅对机关单位员工子女开放,于是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对“公平”的呼唤、对“特权”的声讨和种种对是否由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的质疑,更有甚者认为机关幼儿园是计划经济的“尾巴”,应该把它割掉。
另一方面,享受“特权”的公务员却认为,若全盘取消机关幼儿园,那么公务员的正常收入是无法承担私立幼儿园昂贵的费用,更不要说“天价”的赞助费。大批的机关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入园难”的现状。
对此问题,航天机关幼儿园负责人也颇有难处,她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幼儿园现有幼儿240余名,设有大、中、小、婴、实验、亲子九个班,规模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但是现在想来报名的人数太多了,这些教室的容量是放不下这么多人的。我们的原则还是以先解决系统内职工的子女入园的问题,剩下的名额是面向社会的。现在系统内的职工不仅有机关人员,还有好多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所以每年的入园名额是非常有限的。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解决。”
逐渐消失的国企幼儿园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幼儿园是企业的福利部门,由企业包办。幼儿园的人、财、物等一切事务均由企业主管部门包揽,幼儿园既不愁经费,也不管生源,一切都由企业安排,久而久之,企业幼儿园就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然而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减轻负担,幼儿园就必须从企业中分离出去,面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实体。但企业幼儿园要从长期依靠企业办园转变为在市场竞争中独立生存与发展,就不仅需要幼儿园自身的不断改革,办园机制的转换,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提高,而且也需要相应配套运行机制的完善。
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企业幼儿园与市场接轨的新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领导视幼儿园为包袱,急于给幼儿园“断奶”,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将幼儿园推向市场。而企业幼儿园由于长期依赖上级主管部门办园,缺乏自主办园的思想,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的能力,一部分幼儿园陷入困境,被迫关、停、并、转,使幼儿园的发展出现滑坡。
现已退休的中国一航局下属幼儿园园长王淑和告诉记者,她经历了国企幼儿园的兴与衰。说:“一航局下面分别在天津、青岛、秦皇岛、大连、武汉五个地方设有分公司,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本单位的幼儿园。”
这些国企幼儿园一般来说从建厂就开始有幼儿园,这是给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一种福利。王园长说:“秦皇岛分公司的幼儿园是1975年建起来的,一直到1998年关闭,共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其中最红火的是在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幼儿园里大概有250多名孩子,老师的人数也挺多,基本上是一个班配备两名老师,一名保育员。”
之所以八十年代的国企幼儿园能如此兴旺,与以下两个因素是分不开的。第一是当时各大国企都招了一大批女工进厂工作。本厂职工的孩子已经就有很多,所以幼儿园是不愁生源的。第二是国企在那时的经营效益还比较好,能够对本单位的幼儿园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去运作。当时的企业幼儿园也是不愁资金的。幼儿园需要教材、寝具、日用品等,就会有专人去买,回来去单位的行政部门一报销就可以了。
但是进入到九十年代,有的国企开始走下坡路了,厂子效益不好,连年亏损。企业在转制中,为减轻经济负担,往往将幼儿园分离出去。然而幼儿园一旦分离出去,就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问题。即使不分离出去,如果所在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幼儿园资金同样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好多企业都在考虑要甩掉包袱。于是在“要避免企业办社会”的环境下,许多国企幼儿园纷纷解散。园内的教职工被分流出去,有的提前退休,有的去从事三产。如今再回去寻找当年幼儿园的时候,已是踪迹全无。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当时的企业幼儿园能延续到现在,那我们的入园难的问题会不会就有一些缓解了?不管是现今还存在着的几个为数寥寥的国企幼儿园,还是这些饱受争议的机关幼儿园,他们作为职工的一种福利象征存在着,但是大多数没有享受到这种福利的人,该怎么办?这种福利该如何惠泽于大多数人?
【附属幼儿园:特权还是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