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幼儿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幼儿绘画创作中的艺术思维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深刻影响,作为引导教育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幼儿艺术思维呢?
1
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艺术感知活动,丰富幼儿的审美心理意象。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所谓“画内工夫画外学”,通过为幼儿提供各种形式的、有情感色彩的美术作品,如世界名画、工艺品、雕塑、建筑等实物或图片,也可以是儿童画,再加上专业老师的合理引导,完全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其中体现的生命与情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激起审美欣赏的兴趣。美术欣赏可以通过“诗画结合”、“音画相伴”等形式,让幼儿置身于一个美的意境中,这样既能稳定幼儿的情绪,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感,可以全方位地进行审美感知教育。
2
与孩子多一些耐心,给孩子多一些空间,提高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某些教师与家长总是以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足以评判孩子的是非,因而姿态高高在上,对孩子的画妄加评判,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等。因此常常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或者不厌其烦的要求孩子照着范画临摹,“为画而学”这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绘画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所想的远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点上,他们的空间是无限的。孩子喜欢用眼睛感触生活,用心灵感知生活,用绘画来表现生活,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氛围。绘画的过程更是充满童趣,童真,并依照自己的意愿,表现自我。给孩子一些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空间,这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并使之升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END
中国早幼教分享群(限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加入)
中国育儿交流群(限家长加入)
(识别以下二维码,备注想加入的群。微商勿扰!)
-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