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古老的都城,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对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它不仅体现了稳定统一的建筑艺术,还暗合着华夏民族的国家理念和政权样式心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以这条中轴线为切入视角,以北京城市文化为叙述主轴,试图对中轴线的创意及其文化光芒进行详尽而有深度的展示。通过对《北京中轴线》的了解,联系近来学习的课程,作为幼儿园园长,我认为中轴线不仅仅是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化特色上,对于幼儿园的科学发展,中轴线也有着更为独特的意义。
一、保育与教育的对称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必须以“保”为前提,保教并重。为使保育教育共同提高,保障幼儿园各类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不应该仅仅是重视教育的质量,更应当站在保育教育的中轴线上,实现保教的共赢。提高保育质量,首先从保育员抓起,在园领导配备各班级人员时,不单一“小重保大重教”,各班级之间、平行班之间注重保教的对称与统一。社会和家长正确引导,以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形象,让她们由“照顾吃饭睡觉的阿姨”转变为“专业并有资质的、掌握科学育儿知识的专家”,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保育员的重视与理解。
二、教师与家长的对称
教师与家长之间联系,园长与教师直接联系,貌似园长与家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不然,家长与园长直接联系有时是在家长与教师发生冲突后。而这种联系是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如何安抚家长的情绪,保障教师的利益,把握好教师与家长之间对称的中轴线,也是推动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关键。针对不同个体,巧妙引导。家长、教师的个性、文化层次不同,园长应该区别对待,巧妙引导。对于蛮不讲理的家长,有时越劝他脾气越长,这时就应该冷处理,先劝走教师,让家长一个人想一想。其实家长与教师之间本就没有深仇大恨,等家长冷静下来,事情就好商量了。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而是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和他热情交谈,等他说到高兴时,再从旁切入,这种方法比较合适。但有时也有教师出错在先的,园长也要用冷处理或从旁切入的方法,先谈其工作中的优点,再提出注意点。这样教师易于接受,也会勇于向家长承认错误,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三、传统观念与最新理念的对称
当今时代,不再是一碗水与一桶水的对抗,而是与源源不断的泉涌的较量。园长选择性保留传统观念、跟上与时俱进的步伐,指导教师做好新时代的“教书匠”,需要把握好传统观念与最新理念对称的中轴线。首先是对传统观念精华的沿承。遵循《新纲要》的教育指导思想,让幼儿掌握一切他们应该掌握的东西,坚决抵制不正确的做法,保证每一位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不仅更好地去适应小学生活,而且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对最新理念的灵活运用。管理者理念的转变是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的关键。由管转化为导。长期以来,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形形色色的规矩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与园长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新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管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成为教师开展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最新、最及时信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由过去办公室化、统一化的管理转为现场管理,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运用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性,引导教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编辑 谢尾合
【推动幼儿园发展的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