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经常就发生在幼儿的身边,给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了条件。幼儿的教育只有联系生活、寓教于乐,才能让幼儿学会数学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如何让数学认知渗透到幼儿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喜欢上数学,这正是今天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认知生活化”;一日生活;渗透;引导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无数中国家长中口口相传,它很朴素、很直接地表明了中国人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和态度,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开发智力,掌握学习方法,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幼儿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认知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的生活,不断深入地进行着探索与改革。《3�D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是“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认知生活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数学认知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认知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实现寓教于乐。
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发现幼儿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以及可引发幼儿思考、探索的数学问题,而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引发的数学问题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需要的。在幼儿园数学认知中必须正确认识、理解“数学认知生活化”的内涵,切实地运用和贯彻“数学认知生活化”。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启蒙教育,把它作为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数学认知生活化”就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展开,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判断、推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此,幼儿园数学认知既可以以集体教学的活动方式来进行,又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的真实情境中随机进行。我们可以采取一日活动中数学元素与环境相渗透,与游戏相渗透,与生活活动相渗透等方式,来达到“数学认知生活化”。我的具体教育措施如下:
一、在环境互动中渗透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是容易接受暗示的,对于孩子的一些教育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等知识的内容,我们应及时抓住不同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认知教育。
例如:教幼儿数数,我们就利用了多种环境来增加感官刺激:幼儿园的楼梯、幼儿的储物柜和私人物品等都成为教育的环境因素,幼儿园楼梯每一台阶上都有数字,让幼儿踏着楼梯数着数字上楼;标记学号并按学号顺序摆放幼儿的储物柜和私人物品,让幼儿学会按顺序查找自己的物品等,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时间不长,幼儿们就学会了数数,掌握了自己的学号等。等到要学习单数双数时,再用两种颜色把单数双数区分开来,幼儿们天天看,天天念,天天跟家长讨论,对单、双数的认识一定会非常牢固。
又如:引导幼儿认识日历,我们在教室进门显眼的位置挂上一本挂历,让幼儿一进教室就能看见。我们每天有意识地给幼儿提示,如: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呢?让幼儿动手去圈一圈,记一记,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地观察日历,在反复的观察中自然而然地认识日历,并从中初步感知有关数学的知识。
再如:认识几何图形就可以利用“区角游戏标记”这个环境,把不同区角用不同形状的标牌进行区分。娃娃家的标牌用长方形,时装T型台的标牌用三角形,阅览室的标牌用圆形。在区角游戏时,孩子们就到相应标牌区间开展游戏,这样幼儿在玩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图形认熟了。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部分。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传递各种数学信息,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着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们的正确引导、渗透、鼓励,不但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而且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喜欢上数学。
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里,可以通过“爸爸”“妈妈”分配餐具、食物来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小吃店和逛超市”的游戏中通过买卖东西,可以学习物物的交换、简单的数学加减问题等;在医院的游戏中,“病人”要排队就医,“医生”要测体温、听心跳,在这些项目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认知内容。
又如:在建筑区里小小“建筑师”们运用了许许多多形状色彩各异的积木来建构自己的房子或其他建筑物。等幼儿搭好后,教师可将几何图形和分类的问题引发出来。如:你用了几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积木来搭出建筑物,哪种几何图形用得最多,数数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有几块,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幼儿会边游戏边点数,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正确的认识几何图形的知识。
再如:在户外游戏中,在排队时幼儿可以感知前后、左右、高矮,教师可以通过要幼儿按男女、高矮、学号等不同顺序排队、报数,来让幼儿加强数学规律的认知,提高数数能力等。在孩子们玩橡皮泥时,让他们用橡皮泥制作“水饺”,教师看有人做好了一只,就可以问:现在盘子里有一只“水饺”,再放进一只呢?再放进一只……孩子们边问边答,通过不停地数,十以内的数字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三、在生活活动中渗透
生活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仅占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幼儿一天的生活活动的顺序,就可使他们体验各种活动时间的长短、时间的间隔,如起床时间、上幼儿园时间、做早操时间、上课时间和游戏时间等。每天早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今天班上来了多少小朋友;离园时晚接的孩子中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等。大班孩子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看时钟,了解什么时候入园、离园、吃饭、睡觉、吃点心;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哪天上幼儿园,哪天休息。在这些生活环节中,幼儿都能接触到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 又如:在进餐和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匹配教学,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个碗,一把勺……还可以通过比较,获得快、慢、多、少等概念。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我们同样可进行数学认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同样是可巧妙利用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数学认知,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
再如:教师带幼儿外出散步时,幼儿可观察到各种物体的形状,如有的房顶像三角形,幼儿园的门和窗是长方形的,树干粗、树枝细,大树高、灌木矮,马路宽、小巷窄等。在整理玩具、图书、衣物时,幼儿可以学习将各种物品进行归类的技能。
四、采用集体教学形式,用模拟的生活和游戏情境教授知识
我们采取集体教学形式,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境,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数数时,我们设计了不同规则来锻炼幼儿,如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报数,从1到10,周而复始,遇到一个老师事先设定的数字时,则轮到的幼儿必须跳过。比如某一轮游戏,老师设定了“3”,那么第一个幼儿报“1”,第二个幼儿报“2”,第三个幼儿应该报“4”,如果报了“3”,或者是在1~10的顺序中报错,幼儿就把1~10读一遍,并退出下一轮报数,最后剩下3~5名优胜者,担任次日的值日生,幼儿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不错。
又如:进行“认识日历”的活动时,我们对活动室进行了一番布置,活动室四周都是各式各样的日历(挂历、台历、墙历……大小不一),我们发给幼儿每个人一张日历表,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出生于几月几日,星期几;小朋友还可以两人一组,一人报出时间,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还可以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进一步练习看日历。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进一步增加对他们的问题,甚至在练习看日历和找生日的活动中无意间学习了加减的运算。一周有七天,五天学习(7-5=2),那么就有两天休息;今天是星期三,还有两天就可以休息了(5-3=2);妈妈三月份过生日,再过两个月就该我过了(3+2=5),等等。幼儿不仅巩固了日历的知识,也发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模拟情境中学习,他们不仅认识了日历,而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在这样的游戏场景中学习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一味地灌输教育很容易让人“排斥”它,把它融入环境、游戏、生活、课堂的每个角落,它立刻就生动起来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了事物的数量关系,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获得了数学知识,他们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认知中,教师须要有生活化、经验化的意识,将各年龄班的数学认知内容有机地渗透融合在一些环境布置、主题活动、日常游戏、区角活动之中,引导幼儿通过发现、探索、操作积累数学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性地引导其自然、轻松、愉快地发现并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我们完全可以把幼儿关注的问题进行归纳,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认知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进行数学认知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前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数学认知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