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先生”来源于生活,应使之作用于幼儿园生活教育。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小先生”即小老师,凡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幼儿,都可以称他“小先生”,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好,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好等,他们都可以担当该活动的“小先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他们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教师要抓住幼儿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挖掘出“小先生”的潜质,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
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可以当小先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表扬,幼儿园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家长和老师的一句“你真棒”,就能够让孩子兴奋半天。因此,教师要激发人人争当“小先生”的欲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
笔者所在班级的森森是一名插班生,刚入园的时候经常哭闹,且自理能力不好,每次穿脱衣服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一天森森又拿着衣服左看右看,还是没办法穿好。笔者走过去,拿起衣服就帮他穿,刚伸好衣袖,想帮他拉拉链,森森急了,从笔者手中挣脱,边抓着拉链边说“我会拉拉链”。笔者一听,惊讶了,“好呀,那你拉给我看看。”听了老师的话,他开心地伸手去拉拉链,对准、塞进、用力一拉,完成一系列动作之后,森森看着笔者。笔者笑了,摸摸他的头说:“森森长大了,会拉拉链了,真棒!”森森开心地笑了,坐到小椅子上,急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伴,“我会拉拉链了,老师夸我,说我棒!”随后,听到同桌的孩子们也讨论起来,“我今天没有把鞋子穿反,老师也说会辨别左右了,很棒!”“我帮小朋友扣纽扣的,老师说我会帮助小朋友,真能干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秀的地方,他们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与鼓励,“小先生”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全班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来说,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是他们无比自豪的事情,教师要不断激励孩子,挖掘出孩子们身上的优点,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引导“小先生”做好榜样
不同年龄段的“小先生”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承担的职责不一,教师要根据每个“小先生”的发展水平进行引导。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的评价标准常以成人的规则为准,在看到同伴出现违反规则的时候,“小先生”常表现为告状、攻击性等行为,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小先生”去帮助他、引导他向“小先生”模仿、学习;而中班、大班幼儿的评价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行“小先生”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放手,当孩子间出现问题时,可以引导其告诉“小先生”,由“小先生”处理,“小先生”的职权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幼儿就能积极地做“小先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班级的常规也会好很多。
在班级中,教师和幼儿要定期评选出“小先生”,如卫生之星、礼貌之星、爱心先生、任务之星等,让孩子参与到评价中,既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又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性,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值得被别人学习的地方和向别人学习的地方,都可以称为不同领域的“小先生”。如此引导“小先生”做好榜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模仿等能力。
在全园开展“大带小”活动
“小先生”制不能只生活在班级里,要让他走出班级,甚至走出校园,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锻炼。在园内,可以开展“大带小”活动。如新学期,小班孩子处在入园焦虑阶段,教师可以发挥大班孩子的作用,让他们为开学哭闹的小班孩子表演节目,带他们熟悉环境、玩游戏等,有效地缓解焦虑现象。在家庭中,可以和幼儿家长联合开展“小手真能干”系列活动,每日记录幼儿从早到晚的表现,家长和幼儿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早晨起床开始,穿衣服、刷牙、吃饭等,都要自己动手,每周家园分享,汇报“小先生”的情况,评选出“优秀小先生”,将“小先生”制延伸到家庭。
由于幼儿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在实施“小先生”制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三个度:
一是放手要有度,信任孩子,不代表没有限制地将所有权利交给孩子,当孩子在执行“小先生”权利时,教师要作为观察者,时刻了解“小先生”的表现,做到收放自如。
二是支持要有度,对于“小先生”好的行为,教师要多加鼓励与表扬,同时也要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免造成恃宠而骄。
三是指导要有度,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教师在选择“小先生”时要摸清孩子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结束语
“小先生”制的实行不是一天就能够铸就的,它的产生是生活教育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助人、学会自律,逐步地拥有“小先生”的优势;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支持与鼓励、竞争与挫折、放手与指导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小先生”制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北幼儿园)
【“小先生”制与幼儿园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