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 要] 光绪二十九年至今,我国幼儿园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回顾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状况,对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13-1

  一、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状况

  我国第一所官办幼儿教育机构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总督张之洞创办。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将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蒙养院”。同年我国第一份幼儿园管理的章程《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对幼儿的保育、教育以及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抄袭模仿日本的。具体来说“蒙养院”中的“日式课程”如下:行仪、日语、手技、唱歌、训话、游戏;行祷告礼仪、唱赞美诗、听宗教故事等。还有的幼儿园利用福禄贝尔的“恩物”来开展游戏,用蒙台梭利的“教具”进行感官训练。总之,清末民初我国幼儿园课程基本都是将国外的幼儿园课程拿来就用,没有统一标准。

  1919年后,在杜威思想的影响下,陈鹤琴等人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呼吁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此时期的主要成果是:1932年颁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陈鹤琴、张宗麟等人创立了我国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体系�D�D“单元教学”。此次改革把中国幼儿园课程带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唯一的不足是课程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状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它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主要特点有:知识的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有各自学科的独立体系;学术性强;由浅入深;课程种类多等。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其中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详细的制定,幼儿园课程大体分为6学科:体育(卫生习惯、体操、游戏、、律动等);语言(谈话、讲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和手工(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唱歌、表情唱歌、听、乐器表演);计算(认识数目、心算、度量)。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了苏联的分科教学模式,禁止了陈鹤琴等人创立的单元教学。

  三、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状况

  1983年赵寄石率先研发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拉开了80年代全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或“统合课程”等,它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课程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分科学科的方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80年代的幼儿园综合课程是在《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中制定的六门学科的基础上考虑到各个学科的联系性、整体性和重叠性等问题,重新制定的课程方案。综合课程的“综合”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时间三个方面,教学内容: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在一个大的主题范围内,尽可能将相关内容融入进来,当然这种综合绝不是勉强的;教学过程:就是把感情、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相互结合统一到教育过程中;教学时间:把一周的课程活动安排组成连续的教学活动。总之,80年代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特点是:联系性、整体性、集中性。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阶段,幼儿园教育实践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姿态,出现了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幼儿园游戏课程、幼儿园“生活、学校、做人”课程、幼儿园“生存”课程、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方案教学、多元智能课程等多种课程模式。幼儿园课程应指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与经验,它不仅是上课(还应包括日常生活和游戏,偶发的、随机的、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和环境材料,师幼交往、言传身教、活动气氛等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关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观察研究幼儿,确定教育目标开始,再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创设教育环境,提供活动材料,指导活动课程而最终实现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全过程。幼儿园“生存”课程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之客观规律为基础,运用各种定量与定性的实践研究,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有效和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康、自主发展,并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有益的指导与帮助。多元智能课程是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通过教育可以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多元智能课程就是以此为基础,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模式,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其个性发展,从而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蔡红梅.20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J].南京小庄学院学报,2005,(3).

  [2]熊焰.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述评[M].课程?教材?教法,1995,(5).

  作者简介:陈倩(1989.10-),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简要回顾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