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顺利利、不哭不闹就在幼儿园门口跟大人说“再见”的。那怎么办呢?这次的“老爸手记”,带来的是一个有爱有智慧的爸爸,看看他是怎么陪伴女儿度过这个时期的吧。
入园前�D�D温和的小游戏,帮孩子建立她自己的安全感
都说孩子入园要经历一个“生死离别”哭的过程,这样的预防针我没少打。幼儿园报名后,我便带着女儿去熟悉的环境,隔三岔五带她到幼儿园转一圈,熟悉每一个教室,认识每一个老师,带她去小小的水龙头前洗手照镜子,去小小的马桶里嘘嘘。
为了试探她一个人在这样的新环境里能不能适应,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我会在她玩得正嗨的时候,悄悄站到一旁,安静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通常会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团,当她一眼没看到我之后,会表现出焦虑,丢下正玩的玩具,回头找我,马上就是一副要哭的样子。看到她要哭,我会马上出现在她眼前。但也有意识地把“寻找”和“出现”这个过程的时间延长一点。貌似这个“延长”起了一些效果,女儿慢慢从马上寻找我,开始把求助对象转到亲子班的老师,会去找爸爸曾带她认识的老师。
在家时,我还会和她玩糖果不见了的游戏。把一些糖果放在她找不到的地方,然后提示她糖果放在了某个地方,锻炼她的思维,如果在我的提示下她还没能找到糖果,我会告诉她,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去搬救兵,那就是自己的老师,让她懂得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去报告老师是最有效的办法。
这种锻炼倒也让她一点点地独立起来,慢慢地她也找到了属于她的安全感,变得不是那么黏我了,并开始在亲子课上活跃起来,还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我“得意洋洋”地想,这下应该可以了吧?
入园后�D�D我和她一样,背上了小书包
马上就到了入园的日子,我信心满满地觉得,女儿应该不会哭,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女儿是小朋友里哭得最凶的一个。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陪她玩了近两个月的幼儿园,她已经习惯了老爸的存在,没有老爸的幼儿园,不哭才怪呢。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也反馈给我一个重要的信息,哭过之后的女儿,在幼儿园很懂事,会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去便便,看见其他小朋友尿了裤子,还会汇报给老师,这些小细节告诉我,入园前我做的那些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
为了解决女儿入园哭闹的问题,我想了很多招,也给她N个承诺,和N个恐吓,比如:只要你不哭,这个棒棒糖就归你了;只要你再哭,我们就要去打针了。诸如此类的小把戏,虽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但某些时候的确是凑效的,可根源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培养女儿上幼儿园的习惯和热爱。
女儿无心的一句话,为我支了招。那一天,幼儿园路上,很多小学生、初中生都背着书包上学,女儿问我:“爸爸,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在干吗去啊?”我说:“他们也去幼儿园啊,他们和你一样,你去小小的幼儿园,他们要去大大的幼儿园。”女儿:“那爸爸呢,爸爸你也去幼儿园吗?”我答:“爸爸当然也要去幼儿园,爸爸小时候和你一样去小小的幼儿园学画画、学跳舞,爸爸后来长大了就和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了,去读书,学知识;然后爸爸现在就用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工作、来赚钱,然后可以给你买漂亮的衣服,买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糖果。”女儿这个时候眼睛眨了眨,半天没说话,像个小思考者。好一会儿,女儿突然问我:“那爸爸,你的书包呢,你为什么没有书包。”
对啊,爸爸的书包呢?我突发其想:能不能背着书包和女儿一起去幼儿园呢?
转天,我就和女儿一样背上了书包,我们一起手拉着手去上幼儿园。一路上女儿既欢快又好奇,她时不时地看着我的书包说:“爸爸,你的书包好大好大啊,爸爸你也上幼儿园,你也和我一样上幼儿园。”幼儿园分别的时候,女儿抽搐着鼻子,虽然很委屈,但是这次她没有哭,我告诉她:“好了,爸爸要去爸爸的幼儿园了,你也要在自己小小的幼儿园里乖乖的,等下午,爸爸就来接你。”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间,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她爱吃的饼干和一起放进书包,然后背着书包到幼儿园去接她,看着她欢天喜地地扑向我,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般,从我的书包里掏出饼干和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回头看�D�D每个书包里都装着孩子的小心思
女儿上幼儿园是真正意义上与我的第�D次分离,这样的短暂分离,每周要上演五天。在幼儿园这个小小世界里,书包对女儿来说,无疑是忧伤与快乐的,早上背上书包是分离,下午背上书包是期待,我背上了书包和她一起上幼儿园,其实就是想对女儿说:“老爸也和你一样,老爸和你在一起,老爸和你一起迈向你成长里的每一步。”虽然我并不是很清楚这样做的育儿理论何在,但我觉得这种“陪伴”和“给她一个时间过渡”,是女儿慢慢独立的一个原因吧。
【背上书包陪女儿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