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等各方面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就如牛毛春雨,丝丝浸润着孩子的心灵。它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场”,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环境、友善的同伴氛围等组成的班级文化将有助于一日活动课程的展开,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幼教行业聚焦幼儿园内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班级文化创建越来越受到园长、老师们的重视。班级文化应体现在班级的每一个地方,体现在每一次行动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时刻影响着幼儿甚至是老师的成长。
·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它也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
我们应非常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让孩子与环境互动。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选出大家喜欢的“班级吉祥物”,以吉祥物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创造与班级吉祥物相配套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体验亲手参与布置教室的成就感。
·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老师应本着来源于幼儿,让幼儿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肯定孩子的进步表现,允许幼儿不一样的回答和做法:对于别具一格的想法给予表扬;在班级里设置成果展示区域,将有创造性的作品进行展览;及时赞许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语言及表现。
老师应学会欣赏孩子,给以孩童顽皮天性更多的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在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幸福。
·当常规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真正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以带动他们注意力的坚持和对学习规则的遵守:
? 真正尊重幼儿,与孩子共同商定日常文明礼仪等规则;
? 在“玩”中学常规,将音乐引入幼儿一日生活,与孩子们“约定音乐暗号”,不同的音乐旋律响起,孩子们像玩游戏一样进行相应的活动;
? 善于激发“竞争意识”,可把分组比赛定为幼儿约束自我行为、学习他人的一种形式,对比赛优胜的小组予以奖励。最初,孩子们是为了奖励而好好表现,后来渐渐地懂得了老师的用意,慢慢有了常规意识,自控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 “名片”制度:中班的幼儿在自我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尝试为孩子制作名片(选用孩子的头像照片,下方注上名字,再用塑封机封好)。有效地引导孩子使用名片,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持续激发幼儿和教师的成长动机,引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和激励幼儿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让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大幅提升。
愿幼教同仁们善用“班级文化”这场绵绵春雨,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仅做幼教分享所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