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41-02 活动区域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幼儿园中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主张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由于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教育效果明显,迎合了我国幼教改革的需要,因而受到广大幼儿园的青睐。
活动区域的出现改变了幼儿园以往的教育模式,游戏和活动被纳入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中,从而和《幼儿园教育规程》纲要相符合,也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方向和指南,实践证明,活动区域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确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笔者也是在改革中不断汲取经验,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学习发挥作用,为此,特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点滴感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创设活动区的基本原则
活动区的创设方法很多,也很灵活,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应该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安全”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一切活动都必须是在保证孩子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当然区域活动也不例外。在前期规划活动区时,教师要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所有的活动区都必须是在你的可视范围内,那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活动区的分割物应该不能过于高而重,以免人多时拥挤而造成的压塌事件;还有就是在区域活动区里尽量不要使用带有金属的玩具和挂钩,更不能在有插座和电线的地方设置区角。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教师考虑问题时一定要细致,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不要造成没必要的伤害。
有了安全作保证,那教师在前期规划的同时就是要考虑活动区分布的合理性了,如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要相对隔开点,有用水的区域要和洗手间离近点,有相关能融合的区域要安排在一起,等等。所以,教师在布置活动区时,如果能有效的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2.开放性和参与性相结合。在安排活动区时,应尽量使每个区域能独成体系,有明显的界限,保证每个幼儿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区域的活动,力求“交通路线”畅通无阻,以免幼儿来往各个区域时造成混乱。为了防止好玩的区角人多的弊病,我们制定了“进区卡”的制度,每个孩子一张进区卡(上面贴有孩子的照片)。因为区角都是5~7个孩子玩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区角的入口处都贴有进区卡袋子,就7个卡口,如果卡口满了,那别人就不能进了,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区角人多玩不开,有的区角无人玩的现象,让孩子自己进行错误控制,这样孩子的参与性就广些了。有了开放的空间,有了孩子的广泛的参与,活动区就真正发挥了其教育功能。
3.目标性和可变性相结合。每位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肯定都是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区域教育目标,从而设置相应的区角。可是再新奇的事物,幼儿玩多了也会感到厌烦的,这样的活动区势必失去其使用价值了。因此,这时教师往往都会及时改变策略,对区角的材料及时进行更新或者重新开设新的区角,但不管教师怎样变幻,一定要和你制定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价值,也只有把目标性和可变性结合好了,才能创设出更有教学价值的区域。
二、创设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和设置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的主要学习工具,是“支柱”。这就意味着材料的投放是重中之重,决定着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能获得的什么样的学习,获得哪方面的发展。
1.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数量合理的材料。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材料时必须首先注意材料的质量,那就是安全性能是第一位的。现在许多的幼儿园把废物利用和区角材料的投放联系的非常紧密,其实这是大家的一个误区。如果结合好的话倒是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可往往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可以说是关键的东西,有点本末倒置了。其实区角材料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就是实用性和美观性。孩子都是喜欢色彩鲜艳的玩具,旧的、残缺的玩具孩子是不喜欢的。比如,我们在“小诊所”的材料投放上就是没有废物利用,因为诊所是看病的地方,应该是整洁的,一尘不染的,给孩子的第一印像就应该是这样,视觉上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定义。诊所里的一次性注射器是绝对不能废物利用的,应该是新的(针头要去掉),以免细菌给幼儿带来伤害。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注重了孩子的特点,通过废物利用来补充区角的活动材料也是最好不过的了,还能起到提高孩子环保意识的作用。比如说超市,需要大量的物品,不可能都到超市买真的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废物利用了,但教师一定要注意物品要清洗消毒,保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材料投放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互相之间为对方服务,让好的东西共同分享,这样还可以让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低。比如图书角这一块,可以让孩子每人带一到两本图书投放到区角去,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多不同种类的书了,甚至每两个星期孩子还可以换两本,这对于孩子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快乐,不但自己看到了很多书,也为集体出了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区角材料投放的数量应该是够5~7名幼儿玩就行了,千万不要有多多益善的想法,多了只会是浪费,要恰到好处,一般是小班的孩子3~4件为宜,大班的孩子8~10件为宜,一式两份。也可提供2~4人共同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以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的习惯。
2.注意玩具、材料的自理性。投放到活动区的材料应是孩子可以自己自由操作的,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取放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方法上要很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材料存放的高度要适中,小而多的物品要归类用器皿分别装好,以便让孩子更好的取用。特别是需要摆放多的材料的空间,要大,不能显得太拥挤,否则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超市”货柜的物品摆放,如果过于密集,孩子摆放就难以达到,这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对这一区域活动玩的积极性,那就失去了我们先前设置这一区域的初衷了。
对于孩子的工作,我们要做到细心加爱心。比如孩子在收拾区角材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知道该往哪还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创设正确的方法,在摆放材料的地方做上标记,帮助幼儿识别,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建立责任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换。再好玩的玩具,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对幼儿的吸引力,那就要及时地进行更换,否则投放在区角里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幼儿园在结合教材和区域工作这一块还是很花了一翻功夫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安徽版教材有许多是幼儿可操作的作业纸了,当我们上完这一课时,如果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我们就把这部分的作业纸投入到相应的区角去,可以让孩子在区角玩的时候再去重温和巩固新课,孩子们也乐意去玩,同时也丰富了区角的材料投放。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教师把好的教学内容做成可操作的材料,也投放到相应的区角去,不但丰富了区域活动,同时也让孩子学到了更多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对区角材料的投放可根据课程进度做到及时更换,真正做到了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还有就是如果材料过于破旧了,教师也应该及时的更换。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正面的,破损的材料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误导了孩子,给孩子看到的应该都是美好的事物。
教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可供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幼儿利用这些玩具和材料来设计、制作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和城堡。他们用积木拼成高低不同、长长的或圆圆的各种建筑物;他们用颜料、橡皮泥、糨糊、纸张、剪刀制作贴画,折叠玩具;他们把东西拼在一起,再把他们拆开、排列、组装;他们把沙子混合、搅拌、堆积、倾倒、掏挖、拍打和造型,等等。幼儿在这种不断的活动中体验着各种材料的特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自己动作协调能力差的困难。由此他们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幼儿智利的发展。可见,材料的正确投放可以大大提高区域教育的力度和影响力。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活动区的教育给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研究,除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之外,我们也还要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它,让它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浅议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