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本文阐述了如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作为一名带班的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管理。
一、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让幼儿学会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条件应该是爱。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都会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并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等等,同时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人际关系
所谓三位一体,即“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在一个班级中,保教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而仅仅是分工不同罢了。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开展好班级工作,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我将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观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使三位班组成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在行动上共担责任。例如在每次家长会、家园合作活动前,我们都会商讨活动相关事项进行部署,明确自身的“站位”,即班主任全面负责组织、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并且承担半日活动的设计、实施任务,配班教师大力协助班主任做好半日活动的材料准备等,保育员详细地了解半日活动的结构、目标、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观察指导重点,积极配教,从而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建构和增进同伴的关系,让幼儿学会交往
虽说幼儿之间的交往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群体的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幼儿的观察能力还不强,还存在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察觉。作为教师,应在平时让幼儿互相说说对班级某件事情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他人的喜怒哀乐,以引起情感的分享与共鸣,这样,有利于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例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才算不小心?”“不是我拿的东西应不应该放好?”在一件件小事中让幼儿懂得集体生活所应遵循的规则和交往习惯。
四、规划开放自主、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美工区、区、表演区、角色区等。这些区其实是一个“规划�D�D实施�D�D调整”的过程。教师的规划要在孩子的日常游戏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与合作的情况,考虑是否有利于收放整理和相应的区角之间的材料共享,是否有利于其他常规秩序的遵守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也只有立足于孩子的本位,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区角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放开手脚,充分活动的地方。
五、确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良好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孩子,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有些行为一旦确立,初始阶段,就应该要注意孩子们的表现,并带头遵守这一规范。如:洗手、喝水要排队,听到铃鼓声立即归位,午睡时解好小便等,并及时检查,使之成为一种班集体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句话,至今还在我脑子里回旋,他说:“集体是社会的有机体,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这种模范的组织,爱护它、改善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调整,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很出色!
参考文献:
[1]汪可沁.幼儿园班主任管理策略浅探[J].科技风.2009(19)
[2]徐奕.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3]耿杰.谈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4]姜红英.父母如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J].今日科苑.2010(02)
[5]李东成.浅析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J].科技致富向导.2008(18)
【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