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摩课引发的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每学期总有那么几件“大事”,观摩课算是其中之一吧。但是,说实话,这种课是越来越不好上了,为什么?
1.反复试教,真实性少
现在有许多观摩活动都存在着“表演”现象。为了一节课,反复演练,先在班上抽一部孩子排练,事先开小灶,铺垫好;然后又借班上课。有的甚至事先早让幼儿接触过,所谓的新课纯属于复习课。对此现象,说法不一,听听老师们是怎么理解的。
◆有的教师赞成,因为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很容易获得荣誉;
◆不赞成反复试教的教师,则更多的是站在幼儿权利这一面的。
2.幼儿学习权利不平等
身为教师应该深知,在公开课,这一平等是无法实现的。有些教师让那些自认为听话的好孩子去参加活动,而“不听话”的暂放其他班。孩子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平等的。
导致观摩课异常的原因关键
教师缺乏三个信任:
1、对幼儿的不信任
教师出现择优上课的现象是对幼儿的不信任,不相信每个孩子都存在智慧潜能,低估幼儿的能力,缺乏对幼儿的信任。
2、对自己的不信住
老师怕失败,怕孩子不按自己设计的好思路进行,于是便反复试教。课前铺垫,是教师对自己现场组织能力的不自信。
3、园领导对教师的不信任
由于管理者对于活动的重视程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从集体备课,反复修改教案,到反复进行试教活动,执教者始终是参与者的身份。许多执教者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丢失了自己独立思考与研究的机会,是对教师的不信任。
对于观摩课,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1.平等快乐参与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如何调整好孩子与“公开课”的关系十分重要,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位幼儿,给予幼儿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共同参与公开课活动。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些,累一些,但在幼儿快乐的笑声中获得的成功却是宝贵的,值得的!
2.树立教师自信
教师自信,孩子才能自信。管理者应该放手让教师去尝试、去创新,要允许失败,使大家想上、敢上、愿意上。如:让教师自己设计课的过程,然后实施其创造性过程。在课后,管理者可组织教师反思,让其说课,讲述自己课中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再进行评论。成员都是老师,让他们针对这节课各抒己见。这样长期不断的交流,对执教者和其他教师都有一个相互提高和促进的机会。
3.随机交流学习
平时的每节课都是关键,作为教师都应精心准备。管理者也应经常到班上随机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目前的教育状态及教育理念。每次听课后,管理者都应及时给予教师信息反馈,评价其优缺点,以鼓励教师不断进步,树立自信。
4.形成教学风格
对于“外面拿来的总是优秀的、权威的”这一点,殊不知,外来的那些不少也处于正在研究之中,也有其不足之处。教师只能借鉴,不能守株待兔。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创意和教育方式。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更好地适用于本园和本班幼儿。而作为管理者,也应努力为她们创造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