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宁谊文化
微信ID:ningyiyoujiao
宁谊文化守护孩子的唯一童年
前不久,在宁谊文化直播间,由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陈思博士分享的“前书写”公益讲座,让许多观看的老师直呼获益匪浅,吸收了很多既明确又新颖的专业观点。
国外儿童通过字母拼写就能进行书写,但在汉语情境下,儿童不识字,也不会读,幼儿园更不能教写字,这类活动真的很难开展。
正因为儿童没有学过汉字,对字音和字形的认知比较模糊,在探索中反而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并激发他们使用各种创意策略去表达。如果教师深入研究这些策略的运用,就能发掘很多教育契机,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前书写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像很多家长希望的那样,让儿童升入小学后就能具体认识和写出多少个汉字?
对汉语儿童而言,前书写的目标不在于他们写对多少个汉字,而真正在于丰富他们对汉字系统的认知,以及鼓励他们学会向他人和自己表达观点,以及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早期建立的学习经验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1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陈思博士围绕4个方面:“儿童前书写的几个困惑和迷思”“在幼儿园的高质量前书写实践”“在家庭的创意前书写学习经验”,以及“儿童的读写学习是‘坎儿井’也是‘都江堰’”,展开了深度的解读。本期公众号让我们一同回顾她在长期的观察和调研中总结的研究成果。
前书写是一种非正式的儿童读写学习的表现。这种书写行为往往是儿童在环境中自然萌发的,而不是教师或家长专门教给他们的。他们会用纸笔涂画一些数字、像字却又不是字的符号,以及偏旁部首和简单的汉字等。那么,这些都算是前书写吗?答案是肯定的。
周兢教授在2010年就已提出,汉语儿童的前书写是一个从图像到文字的转换过程。这与中国汉字几千年演化的过程非常相似。千百年以前,古人使用的汉字也是从用图像表征开始,在文明发展中才逐渐转换成现在非常规范正统的汉字表达形式。所以,儿童的“画”也是真正的“写”。写和画相互重叠,恰恰是前书写的特点之一。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在前书写作品中所运用的涂鸦和绘画方式,是为了表达书面的意思,是为了能像成人一样流畅地写出一段话,此时教师都应该承认这种书写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图像到文字的演进过程中,有时“画”比“写”更难更复杂,但是画也可能会比简单写出一个汉字更能够体现汉字系统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特性。
因此,教师不仅要理解“写”与“画”的融合状态,也应当为幼儿提供专业的支持,并注意不要将“写”和“画”生硬地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使用汉字表征一件物品时,通常是将这个字的字形、读音以及这个字所代表的实物共三个信息综合在一起。这一点,对其他语言系统来说,也是一样的。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无论是哪种语言背景的儿童,前书写的萌发都具有共同的起始,即在纸上涂鸦。那么,在汉语儿童的前书写作品中,为什么常常能看到更丰富的表达呢?
概括地说,在西方国家,幼儿的前书写更多体现的是对语音系统的模糊认知。在我们的汉语言系统中,幼儿的前书写更多体现的是对方块字的模糊认知。
比如:“猫”的英文单词是cat,外国小朋友可以通过拼写字母,熟悉音标[k?t],并将这个单词与它的读音联系在一起。但是,汉语儿童如果没有学过汉字,看到“猫”的字形时,没有任何线索能够提示他们这个字的读音。所以汉字的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也正是因为联系的不紧密,才诞生了孩子们非常丰富的前书写创意表达。
那么,为了能具体表达和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儿童会自发采取哪些创意策略?通过持续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总结出3种常见且有趣的模式:“用图代表字的意思”“用图代表字的读音”,以及“用会写的同音字代替不会写的字”。
比如:第一张图中,儿童画出小小的嫩芽,以此表示长大的“长”字;第二张图中,儿童联想到图画书上的气泡框,以此表示想法的“想”字;第三张图中,儿童画了一个老人,以此表示老师的“老”字??????
由此看出,在现阶段,虽然儿童暂时无法写出一些复杂的字形,但会通过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积累的经验,以简笔画形式进行表征。
比如:第一张图中,儿童画了一个铃铛,以此替代“当”字;第二张图中,儿童画了一只老鹰和一个围脖,以此替代“因为”两个字;第三张图中,儿童画了一颗喜糖,以此替代喜欢的“喜”字??????
要理解儿童的这种表达方式,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耐心,并懂得倾听儿童自己给出的解释和说明。而这种创意策略,其实非常考验儿童的抽象思维和联想能力。
比如:石头的“石”,被儿童用来表示老师的“师”字;是否的“是”,被儿童用来表示知识的“识”字;长短的“长”,被儿童用来表示非常的“常”字;还有一些不会写“是”字的儿童,则用大写的“四”来替代“是”??????
这些简单的汉字可能是儿童在和家长去商店、公园时了解到的,也可能是在幼儿园的图画书上看到的,通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浸润,让他们记住了简单汉字的读音与字形。
当儿童遇到书写困难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创造性地选择符合该年龄能力水平且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儿童将更好地思考文字的功能是什么。尤其当儿童拥有强烈的表达意愿,想要传达内心的情感时,如何支持儿童以自己用得最顺手和最喜欢的方式完成书写,是值得每个成人深思的重要问题。
无论从教师的专业角度,还是家长的育儿角度思考前书写,都需要考虑如何为儿童提供读写支持型的教育环境。
上文中已经提到,在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儿童能接触到大量的文字信息。除了去超市、游乐场,以及去上幼儿园的路上会看到海报、广告,儿童喜欢的零食和饮料包装上也有文字。如果能将这些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信息利用起来,支持儿童了解这些信息的意思,他们将自发地用纸笔进行模仿或试图重现,成人也将从这些前书写作品中了解儿童眼中看到的世界。
与此同时,图画书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优秀的图画书中不仅蕴含丰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形式,还会出现一些新奇的内容,涉及未来、宇宙、动物世界等,这些都会激发孩子们的探究与创作欲望。因此,成人在与儿童共读时,首先要为儿童打破用图画书认字识字的束缚,并尝试通过图画书的故事内容和画面,尽可能打开儿童的想象力,赋予他们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才能进一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当然,前书写指导有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关键点,就是成人不要对儿童的作品过度解读,而要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解释、说明和展示。比如:我想写的是什么、我写出了什么、我是怎么写的等。在聆听其他小朋友分享时,儿童将从小伙伴的表述中得到启发,如果教师能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前书写能力还将得到延伸。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尊重和理解儿童写错以及写不出来的内容。前书写的目标是丰富儿童对于汉字系统的认识,其价值不在于写对多少个字,而在于关注儿童是如何转换不会写的内容、用什么替代了想写的内容,以及怎样介绍自己写下的内容。也就是说,鼓励儿童用纸笔进行的表达、用语言描述作品内容的表达,都是为了让儿童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用“坎儿井”与“都江堰”这两个水利工程相关的名词作比喻,虽然看起来与学前教育并无关联,却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的读写学习。
儿童读写经验的积累就像雪山上的融水,是一个暗流涌动、缓慢蓄力的过程。虽然在幼儿园阶段无法立竿见影地看到读写经验对儿童产生的深远影响,但在国外的很多研究中已经发现,在儿童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早期建立的读写经验将发挥极大的作用,甚至能预测他们长期的学业发展。
所以,讨论前书写和对儿童的支持,不是为了让儿童在入学后能具体认识多少个字、能实际写出多少个字,而是为了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待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和读写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是在帮助儿童理解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所有智慧结晶走过的必经之路。
目前,很多教师表示,一些家长还是会把识字、认字和读写能力的培养混淆在一起。此时,教师应该发挥“都江堰”大坝对水系管理的作用,进行正向的引导和疏导,帮助家长建立对儿童早期读写的正确价值观,厘清学习经验和重复抄写之前的本质区别,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所以,教师不仅要支持儿童的前书写能力发展,也要支持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还要坚决地向“小学化”说“不”,并将更多的精力与注意力投放在对儿童来说真正宝贵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上,为儿童真正营造充满创意、乐趣和新奇的读写环境,支持他们有意义地书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