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APPLE PRESCHOOL EDUCATION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方式。在幼儿园趣味十足的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中,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有效观察与评估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背后,又蕴含了怎样的“儿童文化与哲学”呢?
让我们继续深入骨干教师培训现场,去发现那些“读懂儿童”背后的无限可能……
万中
“思想儿童的思想、体验儿童的体验,并由此出发为儿童提供可能的帮助。”
在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对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评估早已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在本次培训中,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万中为参训学员们带来了主题为《有效实施教育观察与评估——以角色游戏为例》的讲座。
你的观察,真的“有效”吗?
在孩子们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该如何对其开展科学的观察与评估呢?在万教授看来,教育者首先应该明确“观察”与“有效观察”二者间的区别,只有真正实现了对于儿童的有效观察,才能实现对幼儿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支持。
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万教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详尽阐释了对儿童发展进行评估重要意义,介绍了“主观介入”“判断与结论”“焦点与背景”等教育观察的基本结构要素。
找到角色游戏中的评估角度
角色游戏以想象为主要特征,对儿童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在万教授看来,观察游戏是教师支持儿童游戏的重要前提。而角色游戏不仅能有效促进儿童认知、情绪情感、身体与社会性的发展,还能提供“材料如何影响幼儿”“儿童交往类型”“儿童象征性能力发展”等观察评估角度。
教育实施,观察先行。万教授结合儿童角色游戏的推进过程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观察的主要作用与原则,提出了“观察是形成幼儿教育观点的基础”“观察是深入理解幼儿的手段”等观点,同时也向教师们强调了观察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要尊重观察对象等基本原则,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一线有效开展观察与评估活动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思想准备与指导策略。
侯海凤
“倾听儿童的声音、营造对话的时空、静待儿童的创造。”
儿童文化是儿童生命力的表现,只要有儿童,就有儿童创造的文化。在四川师范大学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侯海凤看来,每一名教育者都应该正视儿童文化的存在,并意识到它们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在文化溯源中发现儿童
在主题为《儿童文化及其教育意蕴》的培训讲座上,侯海凤老师首先从“儿童与文化的关系”“儿童是文化的创造者”“儿童文化的教育意蕴”三个方面分享了她极富启发性的教育观点。通过梳理与澄明“文化”含义的流变,侯老师进一步说明了“儿童哲学”与“儿童文化”的深刻概念与内涵。
在侯老师看来,儿童之所以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是因为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时空关系的组织能力决定了他们在生命展开之时就能“展现出自然的动力去超越生物上的满足和成熟,并为环境增加新的形式和新鲜事物。”在游戏与想象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想象把握现实,借助玩耍塑造新的大脑,并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大脑的进化,从而建构出属于儿童的文化与哲学。
儿童,天生的创造者
在蒙台梭利“儿童是创造者”观点的基础上,侯老师着重阐释了新童年社会学中所提到的“儿童是文化创造者”这一重要观点,强调儿童是积极地、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机体,总是能够通过游戏形成整合性的经验,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一场“文化对话”,而教育的文化生命力则来自成人对儿童的尊重、放手与必要的支持。侯老师始终认为,成人总是期待儿童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效率与持久中取得平衡,又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推动幼儿园良性的时空变革,让孩子们重新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花园”。
方小丽
“在结构游戏中读懂儿童的游戏与游戏中的儿童。”
金苹果万科魅力之城幼儿园在结构游戏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成果。在本次培训中,中小学一级教师、高级育婴师、金苹果万科园园长方小丽以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实践为例,为参培教师们带来了一次生动有趣,极富启发意义的内容分享。
结构游戏,从来都不是“玩玩而已”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也是最主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而结构游戏又被人们誉为“塑造工程师的摇篮”,它既是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次推开“深度学习”大门的宝贵契机,对于我们走进儿童、读懂儿童心灵世界具有极大帮助。
游戏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儿童在游戏时,我们要观察什么?
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助推儿童的发展?
基于以上困惑,方园长结合万科园的结构游戏案例,通过图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清晰、生动地展示出了结构游戏在儿童学习与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方园长进一步提出了“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用适宜的支持策略,唤醒“成长脉搏”
幼儿的结构游戏行为是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表现出的一切可以观察、能被描述、可衡量的外显表现。为了更好地支持儿童的结构游戏开展,方园长结合案例,分别从“基于观察的支持”“基于解读的支持”“适宜的支持策略”三个层面介绍了介绍了不同类型结构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解读幼儿结构游戏行为时需要遵循的原则,解读的流程以及“八大支持策略”的实践运用。
方园长同时强调,在支持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支持儿童的原则与时机,清晰了解不同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及意义。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真正做到读懂儿童的游戏与游戏中的儿童。
通过专家们的观点分享,参与本次培训的老师们愈发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过去、当下和未来构成了属于他们的完整世界,而孩子们能够以什么状态、姿态与速度走向未来,则取决于教育者自身所具备的“读懂儿童”能力。对于每一名参培教师而言,读懂儿童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成长之路,也是属于品质教育的美好开端。
内容来源丨金苹果学前教育
图文均为金苹果学前教育原创作品
转载须授权,若有侵权,必将追责
01 丨开启未来之门,金苹果“读懂儿童”骨干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金苹果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