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四川农村地区160名教师调查表明,幼儿教师较为看重班级空间大小和材料丰富性,以及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在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中教师面临资金不足、被动应付、方法不当等困难,但根源在于对学习环境理解过于狭隘。必须加大学习培训,拓展和澄清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加强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并进一步关注动态和情感要素。
关键词:班级学习环境;幼儿园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269-02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近30年来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对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似乎关注不够。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加工,知识也不再是脱离情景的绝对真理。所有学习都是学习主体在与具体情境的复杂互动中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环境的创设成为与知识建构紧密相连的教育要素。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年幼儿童所处的微观环境对于其学习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幼儿园班级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微观系统,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幼儿的在园学习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教师,因此教师如何理解学习环境成为制约班级学习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备受关注,农村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作为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当予以关注。因此,调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反思农村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对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以前来参加成都大学2014年“国培计划”的四川各地农村地区的160名幼儿教师作为样本。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搜集资料。其中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分为两大模块,即受访者基本信息,以及幼儿园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等核心问题。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在结束问卷调查以后,针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主要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追问和澄清。在征求被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
三、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
受访的幼儿园教师都高度重视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并且对于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归结起来,大多是从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两个维度加以描述。
1.物质条件:宽敞、丰富。在受访教师用以描述理想班级学习环境的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室”(58%),其次是“丰富的材料”(32%),只有约10%的受访者强调了材料对儿童的“适宜性”。
绝大部分教师在提到班级学习环境时,会感叹自己所在班级的教室过于狭小,班上的活动区角划分不明显,幼儿可以活动的空间较少。在开展集体活动、区角活动时会显得特别拥挤,影响活动质量。甚至有的教师表示“班上根本不能开展需要动一动的集体活动”。可以认为,教师在憧憬理想状态的时候之所以那么看重“宽敞”,乃是对现实的一种回应。此外,受访教师强调材料的丰富性也具有现实根源。一些教师表示,“班上供幼儿玩耍的玩具很少,幼儿会因为玩具发生争吵。同时幼儿平时可以玩的材料种类也很少,好多都是类似雪花片的拼插玩具,幼儿的选项比较少。”因此,教师们希望班级能够拥有丰富的材料。
2.心理氛围:平等、互动。值得肯定的是,受访教师除了关注物质环境创设,对于班级的心理氛围也较为关注。用以描述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的话语中,与心理氛围密切相关的高频词语是“平等的师幼关系”(48%),以及“良好的师幼互动”(35%)。
强调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具有高度合理性。学习理论表明,儿童的学习必须以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为基础,而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往往是决定儿童在班级中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包容、接纳、尊重,以及基于这样情感基础上的有效互动,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幼儿园教师班级学习环境创设面临的问题
1.被动应对,压力巨大。有不少受访教师抱怨环境创设的“工作量大,任务多,工作压力大”。某教师表示,“有时候一周之内幼儿园就有两三场接待参观,要更换环创,要准备赛课,还有平时的常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们花时间和精力准备,甚至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更有教师直言不讳,“有些时候我们都感觉环创不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是为了做给来参观的人看的。”
学习环境创设本是为了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有效学习,然而当环境创设异化为取悦成人,并简单化为要求幼儿园教师不断地往墙上贴贴画画,教师的质疑和抱怨就难以避免了。这一问题与教师能力不足结合起来,极易造成环境创设与儿童学习活动的割裂。访谈中,有教师坦承在创设班级学习环境时大都是借鉴网上的资料,主要是为了装饰、完成任务。这样的环境很难结合班上幼儿的特点,自然也难以有效发挥教育作用。
2.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幼儿园资金不足和资源匮乏也制约了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质量。有教师表示,“园长要求我们要把班上的环创做好,但又不给我们充足的资金购买材料。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很难做好”。另有教师谈到,班上或许图书的数量是达标的,但图书的内容却未必适合幼儿,“有的班级夸张到把‘故事会’这类图书都放在阅读区角了”。
资金不足和材料较少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普遍问题。这固然有投入不足的因素,但是教师对环境创设理解的狭隘,对资源获取能力的不足,对生活化材料的利用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3.理解狭隘,方法不当。尽管在谈理想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对于班级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合理认识,但在实际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一些偏颇的理解和不当的方法还是暴露了出来,阻碍了班级学习环境创设水平的提升。 最常见的理解上的偏颇是过分重视环境的视觉美感而忽略了交互性。很多教师一提到环境创设联想到的工作就是往墙上粘贴或者绘制图案,想到如何让教室看上去很漂亮。因此,不少教师表示,“我自己美术不好,尤其不擅长手工制作,所以搞环创很困难”。在这样的理解下,学习环境创设变成了绘画和手工制作,最终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成长。第二种偏颇是重结果、轻过程。有教师表示:“很多时候班上的学习环境创设是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的,但经常有家长质疑为什么没有自己家小孩的作品,他孩子的作品那么差,怎么挂得出来嘛。”环境创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设环境的同时儿童也在与环境互动中不断学习成长。因此,儿童的参与,时间流程的安排也应当是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1.澄清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很多学者对学习环境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解。如Wilson认为,学习环境是这样一个场所,学习者在这里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1]何克抗、李文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而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人际交往。[2]奥利弗和汉纳芬(Oliver & Hannafin)认为学习环境由四个部分构成:情境、资源、工具、支架。[3]乔纳森(Jonathan)则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归纳为六大要素: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社会背景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地增进和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班级学习环境创设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必须回归到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上来,通过分析儿童的学习方式进而寻找环境创设的方式。
2.充分拓展和利用本土资源。现实中,有很多本土资源都可以供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之用。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去制作材料,而是善于发现、搜集、整理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适当的方式投放在班级当中。例如,河道里的石头,家乡盛产的竹子,丰收后的玉米棒子,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贝壳、松球、种子、花朵等,都可以化作班级的学习材料。
3.重视时间和情绪两大要素。过于频繁的活动转换会降低材料的有效利用。儿童的创造性的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总是在持续性的活动当中才能被培养起来。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日常活动安排时尽量给孩子留出大段的足够的探究和操作材料的时间。此外,无论学习环境怎么创设,都必须以维护儿童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为基本要求。即便材料再丰富,儿童感受不到包容、归属、悦纳、鼓励、尊重,有效的学习活动也就难以发生。
4.加强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班级环境的质量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环境创设理念和能力。因此,在职前和职后教育当中,都应当特别重视对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注意引导教师走出“手工制作式”环境创设的误区,以儿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从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以及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思考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廖诗艳.学习环境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肇庆学院学报,2007,(1).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7.
[3]Oliver,K & M.Hannafin. Developing and Refining Mental Models in Open-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A Case Study[J].ETR&D,2001,49(4):5-6.
[4][美]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55.
【农村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