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观摩活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本人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从教20多年来,我用真挚的爱心、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所在的单位非常重视教师专业的成长,为此,大小教研活动一拨接一拨。这也意味着我们一线的教师会面对相对多的教学观摩活动。观摩活动是教师之间、教师与相关专家之间学习、交流、研讨的有效平台。当然,不同的观摩者会有不同的观摩点:有的会关注幼儿表现,有的着重看老师的教学技能,还有的会倾心于活动内容和材料,当然也少不了注重观摩后的研讨的人。另从执教老师的角度来看:是把观摩活动作为教学技能展示的平台还是作为教学交流的平台?是舞台剧的表演还是原生态课程尝试?以上林林总总或许更多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审视观摩活动时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一、从执教老师的角度

  (一)是表演性的教学还是尝试体验性的教学。

  表演性的教学,执教者不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根据观摩者的反应来调控自己的教学模式,具有舞台性。尝试性体验教学,执教者根据幼儿的反应为依据,随机灵活调控教学进程,与幼儿产生共鸣,流露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情感。在这一点上,执教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困惑。如果是园内的观摩活动还好说,用自己班上的孩子,教学场地、教学材料基本自己搞定,不过要自己觉得没问题了才让大家观摩。如果是重要对外接待观摩,那就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首先,“智囊团”要和执教老师商榷领域,然后是兴师动众的做课前准备,接下来要借班教学,不断修改,以至达到完美,最后以小班教学的形式呈现给观摩者。时代在变,观念要改,我认为一个好的观摩活动,应该有老师的随机性,有创造性,是一种体验,也是一次尝试,从而少一些甚至不是表演。

  (二)如何把握能力与问题。

  对于观摩活动,执教老师也许会在连个取向中徘徊:是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还是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互相交流学习?执教老师的取向不同,结果相异:前者,老师在做足了功课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让大家无“话”可说。后者,经过课后研讨,发现了许多问题。我更崇尚后者的勇气,执教者应该把握机会,把承担观摩活动当作一次学习,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前不久,我们单位有两位年轻的老师(一位执教,一位协助)代表小班年级承担了一个观摩活动,观摩者有小班年级所有老师、本单位相关领导、其他幼儿园多位园长。活动前,小班年级所有老师加执教者聚在一起商讨活动领域和主题,主题确定后请示领导,得到领导的赞同。接下来我们又打算加班加点协助执教老师准备材料,商榷活动过程。我们这一想法被领导知道了,她否定了我们的做法,鼓励两位老师放开手脚,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准备得太唯美,否则观摩活动就变成了一场秀。如此一来,在活动中,执教老师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有不少的“问题”被观摩者“揪出来”,大家一起研讨,执教者也及时反思改进。我想这样原生态的活动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摩者都受益匪浅。

  二、从幼儿的角度看

  (一)幼儿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兴趣是影响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幼儿兴趣所指向的活动层次,可将兴趣划分为感官兴趣、内在兴趣和中间兴趣。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兴趣,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专注于活动,是否能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进行有效互动,这是执教者要把握好的问题,也是观摩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我上面提及的观摩活动中,无论是活动材料还是活动内容都深深的吸引着幼儿。老师为幼儿提供了足够大的活动场地,足够多的并能支持不同能力幼儿的活动材料:木质的平衡木、高矮不一的板凳、高矮不一的人字梯、长短不一的木梯、大小不一的木块,软软的海绵垫等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我们的游乐场”。活动中,幼儿是主体,老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教师的“教”支持幼儿的“学”。面对自己喜欢的器械材料,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肯定常在耳边响起,如此,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二)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在活动中,幼儿是否有获得,幼儿的学习效果任何,不同幼儿获得程度有多大,学习效果对幼儿有何发展价值。其实,任何课程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幼儿获得发展,观摩活动的目标更是如此。从观摩课的角度看,除了发现问题、改进课程,那就是使幼儿得到发展。如果支教者能做到两者兼备,几乎就理想化了。幼儿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执教者在方法上联系幼儿原有的经验,寻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的领域。还是以上面提及的观摩活动为例:幼儿通过运输材料,走、跑、跳、推、拉、攀爬等体育技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发展;通过活动操作过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具也许有一定的表面性,甚至一过性。关键是观摩活动后大家的研讨,大家根据此活动的得与失,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各种观点互相碰撞。在这种氛围中,执教者是受益者,问题一点一点的解决了,此观摩活动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但在我看来,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幼儿,他们将在执教者的进步和课程风暴中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通过以上种种看来,幼儿园的观摩活动不必也不应再是有充分预备的活动。无论是园领导还是执教者,都应充分利用展示观摩的机会,来尝试自己的原生态课程。通过幼儿和执教者的互动磨合,再经历课后老师们甚至是专家们的研讨,来决定这个活动的效果和可行性以及它的去留。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观摩活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观摩活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