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化”是近年来大家共同关注、研讨的一个热点课题。虽然大家对文化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与观点,但大多把文化建设的构成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由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具有“物化性、外显性、操作性”等特点,所以目前这两方面的建设速度较快、成效显著;但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两方面,因其具有“人文性、内在性、积淀性”等特征,相对而言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之重视不够,所以成效甚微,这样也就造成了目前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一种结构性的失衡:人文精神、人文品位的不足。其实,再优良的物质环境、再完善的规章制度、再完美的教育理念、再美好的行为规范,都必须要人去创造、贯彻和落实。人的精神状态、人的文化素养、人的道德水平乃是幼儿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想就“‘人文精神’与‘幼儿园文化’的关系”这个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观点。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亦称“人文主义”,它由三种主要元素构成:第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第二是“理性”,即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第三是“超越性”,即人能够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可以这样说,“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概括和象征。
现代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它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作为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来给予尊重;现代人文精神特别突出地强调:人除了是一种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存在外,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为此,人不仅要为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忙碌操劳,以求得自我生命延续的外在的各种物质,还应该有人生意义的思考,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境界。在这个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人文精神能为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并激励自己。然而,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之上,因而在发展多种素质,使人性得到自由发展的同时,人还要养成探究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效。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幼儿园)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幼儿园)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一个地区的民众、一所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其人文修养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人文精神”在幼儿园文化中的地位
如今,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由于新与旧的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的消长,以及相关制度的欠缺、法制体系的不完善、文化建设的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正如有人所言:“在时下的中国文化里,特别缺少人的尊严这一观念。表现为中国人普遍缺少诚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其一;其二,注重享受,幻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乃至投机取巧;其三,缺乏奋斗精神,怕吃苦,脱离现实地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其四,安于现状,固步自封,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此的社会文化现状,虽然并非主流,但还是或多或少地对我们幼儿园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比如,论资排辈问题、只谈获取不谈贡献的问题、上班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的问题、喜欢谈吃喝玩乐讨厌谈工作学习等,与人的“是非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有关的精神问题,在当今的幼儿园中就比较普遍地存在着。
面对诸多问题,不少幼儿园只是一味地想依靠制度建设、人的管理、环境美化等方法来解决,而结果大多难以如愿。比如,虽然我们也有“办园目标”、“园歌”、“园训”、“师训”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上的要求,然而,如果这些要求并未得到全体教职员工普遍的内心认同而成为一种自发的需要,那么很难融入他们的心灵而成为一种思想性的积淀,更难成为一种言行举止的精神力量。又如,当今不少幼儿园热衷的以“岗位、职级、职责、规范、考评、奖惩”等为内容的“制度文化”建设,实质上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种简单移植,它注重的是分层分等、领导权威;强调的是下级服从,工作效能。这种“带有‘强权文化’特征的‘制度文化”,实质上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轻视了人的思想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而人作为主体的巨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无限潜能和智慧没有得到深度的挖掘。相反,通过人文精神的弘扬来加以克服和纠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人文精神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本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通过文化建设使自己的幼儿园在社会上、教育界,成为一所“有影响”、“有名气”、“有品牌”的幼儿园。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做法无可非议,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应名利心太重而“急功近利”;更不要为了包装成名而“华而不实”,结果是“好看但不中用”。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做老实人、办实在事。古人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人者需先正己”。幼儿园是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机构,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应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关键的关键是提高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这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灵魂。那么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对教职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呢?
第一,在教职员工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注重人的因素,积极地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促使教职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本园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
第二,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所以,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年轻一代,成为儿童心目中良好的榜样。
第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和实践,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规范,体现在教师一日教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儿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 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四,重视教师形象的建立与维护。教师形象应是幼儿园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的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会上树立幼儿园良好的信誉,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所以,在幼儿园应实施和落实教育“名牌”战略、“名师”工程,以教师质量树教师信誉,以“名师”、“名园”获得更大的社会声誉。
第五,真真切切地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为此,幼儿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应把教师置于幼儿园管理的最高位置,视教师为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的科学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另外一方面,要重视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幼儿园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六,创造幼儿园内外和谐的环境。只有符合教职工所需要的、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物质、文化环境,才能激发教师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只有符合教职工文明和谐的园内、园外的人际交往环境,才能使教职工在工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尊重,找到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形成一种真正的、强大的凝聚力。为此,幼儿园也应从教职工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儿童的角度去创设和优化物质、文化和人际环境。
另外,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注意教职工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集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和谐与互动。一方面要鼓励、提倡教师尊重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主见,有自主、自动、奋发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精神需求。否则,将会产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的冲突与摩擦,而影响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同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因而同一时期要求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一致的价值观、思想、理念和行为是不现实的,应该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为此,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