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幼儿园教育是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想要让幼儿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幼儿的发展。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教师的教学模式偏向小学化,这是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制止此问题的出现,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危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幼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预防;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引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问题一直存在,幼儿园应把幼儿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要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情况,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康的行为习惯和康的心理,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幼儿有更好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康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幼儿总是喜欢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康成长。
(2)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如果教师过分要求幼儿学习一些小学知识,就会扼杀幼儿的天性,还会限制幼儿的发展。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不实施小学化教育,孩子进入小学后更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康成长。
二、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一些符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幼儿阶段就接受小学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例如: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休息(包括午睡)时间;保证幼儿每天(雨雪等天气条件下除外)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1个小时以上;积极创造条件,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另外,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2)开展竞赛游戏,回归教育本位,激发幼儿上进心
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将游戏竞赛活动应用到幼儿的教学中,避免小学化教学的存在,这样可以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激发幼儿的上进心[1]。因而应当根据《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例如: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3)幼儿园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还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顺序,就会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这段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幼?翰荒馨蚊缰?长,要顺应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遵循幼儿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2]。例如: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4)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因为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理论、教育计划的实行者,却普遍缺乏具体的教育实践方法[3]。例如: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必须使教育的要求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幼儿自己行动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促进幼儿的内部学习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做好幼儿教师职前、在职教育工作,提升幼儿教师队伍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幼儿阶段,良好的教育是提高幼儿今后发展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康发展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进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霞.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之我见[J].赤子(中旬),2014(18):87-88.
[2]韩贵平.浅谈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29-31.
[3]赵晓娜.如何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2-13.
【浅析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