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因此环境创设已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点。现在幼儿园的生活墙面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老师在创设生活墙面的时候却出现了呈现内容过于形式化、幼儿参与过于表面化、只呈现幼儿活动而忽视幼儿的活动过程等实践误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我结合班级工作的实践,共同协商,重在参与;随机应变,积极互动;关注个体,记有妙招等策略,就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的生活墙面进行优化,使幼儿真正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
【关键词】生活活动;生活墙面;创设;优化
杜威曾经说过:“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
一、生活主题墙的价值
(一)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墙面能帮助幼儿建立有序的生活常规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墙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师和孩子一起布置班级生活主题的墙面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比如,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之后张贴在明显位置的“入园四步曲”,孩子们在入园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到,给与孩子一定的暗示,从而能引导孩子们入园学习生活的常规。
(二)多种形式的生活墙面记录了孩子们生动的探究过程
生活墙的创设不仅能推动课程的生成、开展,它还能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一种“记录板”,在每次的发现和讨论之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将活动内容、探究结果以照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班级环境上,以此来呈现整个生活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借此帮助幼儿梳理、积累在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它真实地记录下幼儿和教师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二、生活墙创设的实践误区
(一)生活墙呈现内容过于形式化
教师们为了达到充分展示的目的,将收集的资料、照片一并往墙上贴,一幅主题墙既是资料墙又是幼儿的活动展览墙,贴满了、丰富了,却成为了一面名副其实的“花墙”。如生活墙上的展示内容,老师将孩子们的活动照片分成了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四大块的内容张贴于墙上,并附上文字的说明,看起来紧紧围绕《指南》的精神在开展活动,殊不知生活墙不只是一面展示墙,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幼儿有教育功能的墙。在这个班级的生活墙上我们看不到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只能看到班级老师自己对《指南》精神的领会,形式化地将孩子们的活动以照片的形式呈现。
(二)只呈现幼儿活动,忽视幼儿的活动过程
大多数教师在创设生活墙时是只求“有”,而忽视了生活墙的教育价值。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的老师花了一番心思布置我们的生活墙:拍照片、查找资料等。等一学期结束之后,生活墙上出现的还是学期初的内容,还是我们孩子在活动、在做事,我们没有看到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久而久之这面墙就会受到忽视,既占空间又挡视线,完全起不到墙面隐性教育的作用,有不如无。
三、生活墙创设的优化策略
(一)共同协商,重在参与
在生活墙创设中,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生活墙的策划阶段,幼儿可以通过谈想法、提建议等方式和教师共同策划内容丰富的主题墙。在其中,幼儿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尊重与认可,而且在教师的协助下成为了现实。最后,在交流分享生活墙内容的过程中,幼儿也能获得有益的发展。
(二)随机应变,积极互动
生活墙的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有着发展变化的过程。它记录着幼儿活动和经验的建构过程,所以在老师幼儿共同创设生活墙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孩子们的关注点来进行。如孩子们非常关注的星星墙,在开学初的时候和孩子们有个约定,我们每隔2个星期统计一次,得到8颗星的孩子可以兑换超市里第一层的小礼物(我把超市里的物品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类),得到15颗星的孩子可以兑换第二层上的礼物,得到20颗星的孩子可以兑换第三层里的礼物……所以在平时孩子们会把自己得到小星星奖励全都贴到星星墙上。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活动更有序更自主,星星墙也冠上了“比比谁的被子叠得好”“比比谁的衣服塞得好”“比比谁的小手更干净”,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兑换过程中学会了关注自己也学会了关注别人,还会时不时地比一比,不仅与墙面进行了很好互动,还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了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又如在中班《小鬼显身手》的主题里,经过和孩子们的探讨,发现需要孩子们自主管理的地方其实蛮多,于是创设了“劳动最光荣”的墙面,设立了四个管理员:餐桌管理员、洗手管理员、漱口管理员和区域小记者,请孩子们自主选择这个星期自己想担任的角色并将自己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名字栏里,并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自主“履行”自己的责任,每隔两周更换一次。又如餐后活动的选择,也是在孩子们自主商定的基础上,由孩子们自己创设自己绘画,一段时间更换一次,既很好地和墙面进行了互动,又使孩子在园的生活有序开展。
(三)关注个体,既有妙招
在班级里,由于每个家庭的教养方法不同,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总会有一些体质特殊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加关注,做好保育工作,班级的温馨小贴士就应运而生了,不仅方便了下午带班的老师,省去了交接班时候的口头交接,也避免了老师忘记家长的交代。在创设温馨小贴士的时候,设置了“我要多喝水”“我要多休息”“我不能吃虾”“我要吃药”等板块,为的是更具体地去关注每一个有需要的孩子。在这块内容里,我们可以鼓励我们的家长来共同参与管理,以方便贴的方式把今天孩子的特殊需要写下来,如“XXX小朋友今天有点拉肚子,请不要给他多吃流�|的东西。”“XX小朋友今天还没有拉粑粑,请老师提醒。”等等,既方便家长又方便老师。
总之,《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生活墙面的创设正在老师们的不断实践中挖掘和梳理经验,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索和研讨。希望每一位教师能真正走入幼儿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服务于幼儿成长的需求,尊重与认同幼儿的身心发展,倾注我们的智慧与爱心,最终为幼儿的终身生活与学习奠基,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谈幼儿园班级生活墙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