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引导孩子
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在全世界对幼教不断升级加码的潮流之中,芬兰似乎是唯一的例外。
芬兰完全免费的义务学前教育起点本来就晚(芬兰孩子6岁才上学前班,7岁上小学),家长和老师们还完全不担心本国小朋友“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尽情“玩”。芬兰的孩子上学最晚、假期最长、作业最少,却连续成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的学生,就连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也提议美国人向芬兰学习。
下面这张时间表是典型的芬兰幼儿园的一日内容
今天就来扒一扒,孩子是怎么玩出来好成绩的?貌似整天都在玩的芬兰式教育的幼儿园,是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重要生活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
1、Morning circle
早上9点半,孩子们进教室,开始玩Morning Circle的游戏。
孩子们和老师围成一个圈,大家用唱歌的方式来打招呼。比如把孩子名字中的音节一个个唱出来,或者是把孩子的名字加进歌词里。
接下来,老师带着孩子唱各种儿歌,在儿歌中讨论天气、星期等话题…
与其他国家不同,芬兰幼儿园中,没有专门的数学、字母等课程,而是把要学的知识糅合到游戏中、儿歌中,用玩的方式学。
比如孩子们的音节和押韵等认知学习,就是通过早上的circle time来完成的。孩子们一边跟着节拍拍手,一边跟着唱歌的过程中,建立了音素意识。
另外,在天气特别恶劣时,也会用室内音乐活动取代户外活动。
有研究表明,这些有趣的儿歌团体活动,能明显提高孩子音素、词汇,以及语言感知能力。
2、小组活动
Morning Circle环节结束后,开始小组活动。
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比如有趣的数字和计算测验游戏;搭建尽可能高的积木……
老师会提前准备好小组活动需要的材料,把孩子们分成四到五组来完成这些活动。
活动完成后,老师会指导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活动报告,鼓励孩子用演讲的方式展示报告里的内容。在遇到问题时,老师不会积极地给孩子提供指示,而是退后一步,让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将学会主动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创意活动
整个幼儿园很少有传统的纸笔练习环节,从幼教的专业角度来看,让5-6岁的孩子拿着铅笔,在书桌前静坐不动一节课,是完全违背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的,它不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崇尚让孩子在快乐情绪中学习的芬兰老师,会根据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给孩子们安排丰富的室内外创意活动和玩乐项目。
比如有的幼儿园靠近学校、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老师就会带着孩子们,经常在里面泡着,通过各种与情境相结合的游戏传递和启蒙知识。
有的幼儿园靠近森林,老师会带着孩子去亲密接触大自然,树木,花草、虫子飞鸟,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气温和光线的变化,晨露晚霜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就算幼儿园附近只有商店,老师也能给孩子们穿上反光衣,带着他们去逛商店、看价签学购物,认识社会。你看,学习似乎可以变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的事情了,多么奇妙。
4、自由游戏
进入自由活动时间时,孩子们可以从活动板(activity board)所罗列的活动中,选取一张自己想要完成的活动卡片;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孩子在完成这个选取动作之前会经过观察,思考,判断,决策四个步骤,这短短的几秒已经让小朋友锻炼了一整套大脑的决策运作机制;而由于选择是孩子自己的判断和决策的结果,孩子的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加认真和投入。看,老师的“小心机”带来的是一连串正向结果,这恐怕就是我们说的专业度了。
教室里准备了很多特定主题和相关材料的小空间,比如手工;拼图,数字游戏,搭建等等。每组孩子都可以选择当天的一个主题,玩不同的游戏。
少而精的活动选择项目,有利于孩子判断决策,也会让孩子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选择。
5、户外活动
在芬兰式教育的所有幼儿园,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都是被高度重视的。
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充足的体能玩耍和充足的休息放松时间,被芬兰老师认为是孩子们学习发展的最重要能量基石。
芬兰有将近6个月是被大雪覆盖的,因为昼短夜长,上午将近10点天亮,下午4点天黑。所以就算是冰天雪地,芬兰孩子也会在户外玩耍。套用一位芬兰家长的话:“只要天上不下刀子,我们就让孩子出去玩”。而芬兰更有句普遍流传的话是这么说的:”There is no bad weather. Only inadequate clothing.”(没有不合适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比如,找到不同长度的木棍,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序;用找到的材料制作26个字母;或者用蘑菇和石头的数数量;观察蕨类植物……
这种教学方法,被芬兰老师称为“Secret Learning”,意思是,孩子在游玩中学习,却不知道自己是在学习。
芬兰老师甚至会把孩子们带到远离幼儿园的户外,给他们地图和指南针,让孩子主导自己找到回学校的路。
有研究发现,多接触大自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集中注意力,还能减少霸凌和肥胖现象,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7、独特的教室空间
在芬兰幼儿园内,学习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物理空间的互动,所以芬兰的教室空间设计不仅特别注重为孩子营造出多样化的活动氛围, 更是巧妙的将教学引导融入到教室空间布置中去,让教室成为老师的隐形助手:
学科启蒙空间。
幼儿园教室有设置构建角,里面随处可见正方体、三角体、圆球等形状的玩具,墙上和角落里有各种形式的数字,老师会借助乐高组合让孩子熟悉空间结构,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接触这些数学形状,进行比较、计算、总结。
社会化空间。
教室内会布置出独立的社会情境活动空间,地毯上、沙发上、角落里,成为孩子讨论的场所;在用餐时,取餐就餐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用餐礼仪、练习社交技能的场所。
情感性空间。
老师用学生的作品装扮教室,培养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归属感,让孩子觉得这是他“白天的家”,他在慢慢装饰自己的房间,营造出安全、舒适、平和的室内环境。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在分享玩具时的心情、在等待用餐时的状态、在聆听规则时的神情, 都会显露出来,而认识这些社会情感化的技能,也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
孩子自出生起就自带情感。情感就在那里,可是年幼的孩子认识情感、理解情感、处理情感的能力是不够的,更别说去关注别人的情感了,所以他们需要学习这种技能。幼儿园里创造出各种情景都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这些社会情感技能。
总之,课堂上的游戏越好玩,孩子越有动力去主动学习对孩子来说,玩是一种有效、快乐的学习方式。
一位芬兰幼儿园园长说:
“我们没有任何教材和练习本,所有一切都在玩中学、做中学。比如,教师经常带孩子们去森林里玩,去认识不同季节的动物和植物,让孩子们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哪种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大自然中感受风往哪个方向吹,孩子们捡回来的树叶、木棒可以用来做手工。我觉得这就是自然科学启蒙,它不是单一的自然科学课本身,而是融合自然环境、语言表达、身体活动、艺术感受、科学探索等的活动整合。”
怎么样,读完此文您是不是可以判断你的孩子的幼儿园会不会“玩”了吗? 来,和我们一起来玩转芬兰式幼儿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