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找不到优师教研了,为了不错过更多精彩的内容,请大家点击上方蓝字点亮【星标】哦!
儿童立场是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倡导的基本出发点。幼儿园运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需要确立儿童立场。但是,在以往教师预设过多、过于关注基本动作技能规范性的幼儿园运动中,儿童立场的体现并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蓬勃开展,引发了幼儿园运动的悄然变化。在当下的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中,可以看到幼儿的运动兴趣被充分激发,运动权利得到保障,动作技能获得了多样的锻炼,运动的创造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教师也从中看到了更多“儿童的力量”。这些富有生机的实践探索,充分体现出幼儿园运动中的儿童立场,也为我们从理论层面基于儿童立场对幼儿园运动进行再认识和再阐释提供了启发。
从儿童立场看幼儿园运动,它在本质上是幼儿的一种意义性事件。促进幼儿走、跑、跳等动作技能的发展,提升幼儿的力量、速度、灵敏性等体能,是幼儿园运动的基本任务,但这些基本任务往往是成人预设或期待的,其有效达成须建立在幼儿对运动有意义感受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幼儿是有着当下生活意义体验的生活者,是成长中的个体,更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作为“真实人”的幼儿,不是心理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发展特点的简单拼凑,教科书上表述的那些抽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可能“组装”出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真实儿童。
在实际的幼儿园运动中,尤其是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中,幼儿是作为一个个活泼的、完整的人投入其中的。他们并非对象性地让自己按照发展规律或特点去发展某一项运动能力和品质,而是全身心地去感受、融入当下运动中的童年时光,去体验运动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动作技能和体能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在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现场,运动作为幼儿的有意义事件,首先最直接地表现为“幼儿觉得有意思、好玩,乐意投入其中”。在这种内在动机的驱使下,他们可以乐此不疲地重复看似同样的运动行为,可以不觉其苦地尝试运动中的种种挑战,可以有很大的运动量而不觉得累。其次,幼儿有运动中的自主性。他们的运动意愿和想法得以落实,他们可以把握自己的运动节奏,遵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会有被训练、被支配的感觉。再次,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故事情节。例如,幼儿“发明”了扔纸球活动,他们称之为“冰冻人游戏”,谁被纸球投中,谁就被“冰冻”住了,不能动,要被同伴拍一下,才能“复活”。此类故事情节的加入,使得幼儿的运动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情境性。
对幼儿园运动的这一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运动手段、目的和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活动层面看,作为外显行为的走、跑、跳等动作,是为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性、灵敏性、力量、耐力等各方面体能服务的。但是,这些体能发展目标往往是成人在课程层面预设的,具有外在性。因此,要体现出儿童立场,还需进一步深入到“人”的层面,看到运动中幼儿的意义感受这一具有内在性的要素。一旦幼儿在运动中的意义感受得到了尊重和落实,那么他们就更愿意动起来,体能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幼儿园运动是幼儿不断探究的过程从儿童立场看幼儿园运动,它是幼儿不断探究的过程。近年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使我们确立起“幼儿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探究学习者”这一儿童观。当前的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将游戏和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主游戏的方式开展运动,使得幼儿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然、充分的体现。
第一,体现在幼儿对材料和环境的探究上。教师在某个运动区域所投放的材料,未必是幼儿所熟悉的,因此探究这些材料和场地环境就成为必然。经过一段时间,幼儿的运动行为就会从看似散漫和简单,逐渐变得高级和复杂。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会有意无意地熟悉材料的重量、光滑度等物理特性,以及和这些材料互动后的运动操作特性,如踩在上面的感觉、滚动起来的感觉,而且不同的幼儿所获得的感觉会不一样。
第二,体现在幼儿对自我运动能力、运动经验、运动心理的探索上。运动中的幼儿不是盲目的,尤其是在面对有挑战的运动时,他们往往会权衡自己的运动能力是否足以应对,觉知自己的运动经验是否已经具备,感受自己的运动心理是否可以承受。因此,幼儿在运动中的小心翼翼、停止不前甚至退缩离开,其实也是他们对运动的自我探索。
第三,体现在幼儿对运动规律的探索上。在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中,幼儿在运动的玩法、节奏、材料取用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自主性。这为幼儿感受运动中的速度、空间、重力、坡度等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当幼儿骑滑板车飞速前行,双手扶住车把,一脚踩在踏板上,一脚腾空后伸时,他就对速度与平衡之间的关系有了充分的探究,并掌握了规律,用幼儿的话说就是“骑得越快,越平稳”。
第四,体现在幼儿探究运动时所展示的创造性上。将不同的运动器材进行别出心裁的组合,赋予同一种运动器材更多的功能和玩法,把同一种动作变化出多种方式,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幼儿的创造性。例如,“上海教研”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小小人儿,大大能量”主题中的“壕沟多面手”,面对一个简单的壕沟,幼儿竟然能想出多种通过方式,令人叹服。
一是教师要有起点意识,即幼儿在刚开始玩某些不熟悉的运动材料时,教师能够意识到他们需要慢慢熟悉材料,给予他们宽松的探索时间和充分的尝试机会 ;
二是教师要有过程意识,能够意识到幼儿某一具体运动能力的出现,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运动经验之后,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把握、有意愿时,才会水到渠成地显现,这其实是幼儿形成自我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
三是教师要有支持意识,能够在幼儿的运动探索过程中敏锐地观察并觉知幼儿的求助信号,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等。
从儿童立场看幼儿园运动,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平台。在政策文本层面,无论是“五大领域”还是“四大板块”,都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分开阐述。幼儿园运动是作为独立的领域呈现的,而且为了更好地体现体育运动的属性,政策文本中对幼儿园运动的阐述主要聚焦在动作发展上。
然而,在真实、具体的幼儿园运动现场中,蕴含着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大量契机。正如在音乐活动中,有为了音乐的学习和通过音乐的学习 ;在语言领域,有为了语言的学习和通过语言的学习 ;对于幼儿园运动,也有为了运动的学习和通过运动的学习。在这些表述中,“为了……的学习”(learn for)主要指向对该具体领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素养的学习,而“通过……的学习”(learn through)则更多地以此领域的活动为载体和平台,让幼儿获得更大范围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园运动,我们既要看到它对幼儿动作、运动品质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它推动其他方面发展的巨大价值,这也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有关高瞻课程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荡秋千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力量等体能的发展,其中对节奏和来回摆动时间的具身性感知,还有利于语言流畅度和后期阅读流畅度的发展。这一点也许在小学语文课上让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中有比较直接的体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除了“感情充沛、声音洪亮”等之外,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轻重缓急”,即朗读的节奏感。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学习科学》则揭示了跷跷板游戏的“妙处”——除了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外,儿童对“平衡”所获得的具身性感知,也有利于其日后对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又如,有幼儿园在户外运动区域的地面上固定了若干大钉子,并系上长短不一的绳子。在自主运动中,幼儿拽住绳子的另一端,拉紧后绕着钉子跑,就会跑出大小不一的圆。这既是幼儿运动能力的锻炼,又可以使他们获得对圆的最本质特征——圆心和半径之间关系的直接感知,可为其今后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性的前期经验。
再如,户外区域性自主运动后常有集体交流分享环节,教师有时会利用刚刚拍到的运动视频,让幼儿边看边回顾,然后请他们说说运动中自己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什么感受等。这其中既有解释性语言,也有描述性语言。因为是幼儿刚刚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有着清晰的印象和鲜活的感受,所以这样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和叙事能力的发展是很好的契机。
上述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方面,要看到以身体为载体的幼儿园运动,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包括力量、平衡、灵敏性等体能的提升,以及勇敢、坚持等运动品质的培养方面的直接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运动中所蕴含的幼儿具身性经验的积累,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这也是柔活运动、生活、游戏、学习四大板块边界的有效切入点。
本文源自《上海托幼》2023,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origin_num="88" data-isban="0" data-biz_account_status="0" data-index="0" data-is_biz_ban="0">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王老师18610206462)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