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㈠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的喜爱之情。
㈢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二、活动准备㈠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㈡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龙灯等。)㈢营造一个有热闹喜庆气氛的活动场地。
三、活动重难点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四、活动过程㈠感受乐曲《喜洋洋》
1.欣赏两段影片对比,交代课题。
2.初步欣赏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㈡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
1.老师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同段式的形象。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分解ABA段式3.完整欣赏乐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
㈢表现乐曲《喜洋洋》
1.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声中在热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
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解决孩子难以了解乐曲的乐段、乐句的难点,为孩子营造一个喜洋洋的氛围,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整个活动条理十分清晰,结构严谨,从感受乐曲→理解乐曲→表现乐曲为主线,层层递进,即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又创设了丰富的场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动、演等各种感官,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视听结合的进行教育,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和活动重难点。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交流互动。2.融合配乐、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㈠感受乐曲《喜洋洋》
1.欣赏两段影片对比,交代课题。
2.初步欣赏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㈡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
1.老师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同段式的形象。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分解ABA段式3.完整欣赏乐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
㈢表现乐曲《喜洋洋》
1.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声中在热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
五、感悟与反思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教案,反思,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