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首例儿童活动个案研究100周年
研讨会活动纪实
长按或扫描识别二维码可回看直播
立冬后的清晨,暖阳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摇曳的枝条抖落着阳光散射的明亮。12月26日,为纪念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808天观察记录的“婴儿传记”100周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联合举办,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和鼓楼区第二幼教发展共同体承办研讨会,与幼教同行一同分享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神大餐,学习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科学策略与方法,坚持学前教育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守牢“活教育”的文化根基。
走进江北分园,感受“活教育”游戏场
坐落在扬子江畔的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里大咖云集,欢声笑语中,专家们和来自“大麦田”麦穗行动项目组、鼓楼区第二幼教发展共同体、市课程第三共同体、江北新区教办园等近百位幼教同行走进幼儿园,漫步在充满童趣的“老山森林”“小小健康城”“扬子江畔”“鼓楼街”里,大家被游戏场里孩子们的创作吸引。三场一馆不仅表达着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物的样态,也串起了鼓幼从鼓楼出发、跨江发展到江北的办学脉络。
一起来玩健康游戏吧
小小健康城
向左自动播放▼
鼓楼街,欢迎你来玩
向左自动播放▼
崔利玲园长紧紧围绕研讨会的主旨,带领着与会的幼教同行们感受“活教育”思想在鼓楼幼儿园百年坚守中焕发的勃勃生机。
崔利玲园长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专注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多年,在他的报告《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中以大教育家的视野回溯了陈鹤琴先生将心理学作为学术起点,采用“实地考察”“实地实验”,进行个别化、临床性的观察和研究的科学实验历程。他指出并强调,观察儿童、记录儿童、分析儿童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通过实证、实验的方式方法聚焦儿童,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全体儿童。只有深入关注个体表现,才能让教育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虞永平教授
说起观察,鼓幼的老师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蔡轶平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收集来的轮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游戏材料里轮胎常见,可完整的车轮却是少有。在孩子们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班级老师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和材料,创造无限“玩”的机会。在运用精密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支持孩子持续获得探究的经验和玩耍的体验。
蔡轶平老师
幼儿园里的动物房可以饲养什么?孩子们会怎么想?陈黎黎老师分享了孩子饲养小羊的趣事。两只南非杜泊羊的到来,让孩子在生活中去真实感受和体验饲养小羊的过程,与小羊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故事中,可以看到老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从问题出发,支持他们运用多种通道获取经验、科学认识周围事物,助推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
陈黎黎老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尹坚勤教授在案例分享后指出,通过案例分享深刻地感受到了鼓幼的研究精神、尊重精神、与儿童同喜同乐的精神。观察对于教师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研究载体,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灵历程。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 尹坚勤教授
鼓幼的老师们为何能将“精密观察”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呢?这与他们日常的实践密不可分。三十多年前,有一位老师深受陈鹤琴先生808天观察的启迪,萌发了研究儿童的热切愿望,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展了教育成长卡片研究,她就是鼓幼的第一位特级教师—闵传华老师。
在田杰老师生动简洁的讲述中,在展现的近千张观察记录小卡片里,大家仿佛看到了闵传华老师在观察记录孩子的模样,她的严谨认真的态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田杰老师
而今,鼓幼的老师们又是怎样传承陈鹤琴早期“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呢?魏丹老师讲述了老师们日常观察和研究的点滴,从观察载体的多样性,到形式的灵活性,与会的同行们领略到老师们将观察儿童、解读儿童作为助推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让教育的过程从儿童出发,再回归儿童。
魏丹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围绕鼓幼教师观察实验指出:回顾一代又一代鼓幼教师的观察历程,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传承。陈鹤琴先生对儿童个案研究过程中的观察既是科学的,也是立足于人文关怀的,是从理解儿童的视角出发的。鼓幼的教师传承了这种将孩子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生命世界,并且持续、广泛、深入的与儿童生命世界建立联系的精神。她认为教育者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扩展和绽放的,以此来实现教育者的使命与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 黄进教授
在鼓幼,“像陈鹤琴一样做父母”成为每位家长的心愿。家长们通过和班级教师的日常交流、“宝爸宝妈学堂”“小兵丁空中学堂”里的在线学习,还阅读学习陈鹤琴所著的《家庭教育》,家长们尝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感受着向大师学习带给他们的惊喜与感动。
瑞园部中一班 华文睿小朋友妈妈
毕业生刘诗涵小朋友的爸爸
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在听过家长代表的发言后表示,这是一场生动的“活教育”课堂,鼓幼不仅用“活教育”的理念做儿童教育,也在做家长教育。她指出家长也要观察儿童、研究儿童,才能了解儿童,进而发现儿童身上的特点和潜能,帮助他们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 边霞教授
陈鹤琴小女儿陈秀兰赠书
陈鹤琴多次提及办幼稚教育就是要大田种麦,办鼓楼幼稚园就是要为大田提供中国麦种,让全国城乡幼稚园都能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践行“大麦田”既是陈鹤琴先生的夙愿,也是鼓楼幼儿园的使命。“大麦田”麦穗行动项目组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交流所尹坚勤所长的召集下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参与研讨的项目组成员建立在梳理陈鹤琴与陶行知、张宗麟创办乡村幼稚园实践的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基于“活教育”的本土实验,强调利用该地区乡土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依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尝试富有乡村特色的、更具开放性地实践“活教育”。为广大乡村幼稚园的开办、发展、提升质量提供思路与策略,推动中国幼教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本次研讨会还进行了在线直播,有5万余人观看了当天的线上直播学习,并在互动区表达了学习心得与观点。
与会代表观看直播
现场精彩内容回顾
(视频提供:现代快报)
撰稿:杨坤婕
制作:宋 媛
摄影:徐 琦 夏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