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节点。
面对就要升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欣喜与担忧的情绪交杂,欣喜在于孩子又长大了,担忧的是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该做哪些准备?
国家对幼小衔接非常重视,无论是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还是“幼小衔接指导意见”都强调要科学衔接,而这离不开家园携手,教师有责任指导家庭做好入学准备工作。那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幼小衔接究竟“接”什么?该做哪些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接”什么?
幼小衔接,怎么准备?
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家长引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首先,可通过语言提示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其次,为孩子提供专用的个人物品存放设备或空间,引导幼儿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
最后,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3、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建议家长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做好如校园、社区、交通安全等的规范讲解,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向家长推荐相关的教育资源,如绘本和视频等。
4、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家长切莫为此不耐烦,应守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纳、鼓励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如:引导孩子做一些前书写准备,在看看说说、涂涂画画中学习汉字的构成,或尝试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3、储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
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
此外,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同时,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制定一些活动计划,如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等。
结 束 语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教师、家长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衔接准备。
相信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携手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顺利、有序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编辑:邹 璐
一审:李 霞
二审:欧阳晶
三审:李 英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江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