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幼教乘风起,幼有善育为始终。随着鹏城论坛第一期活动——看见儿童的区域与材料——落下帷幕,看见儿童的精神在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大家在学习、实践、反思、讨论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如何在区域活动中真正看见儿童,如何让材料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提升服务。同时,我们也满怀期待地为遇见第二场活动准备着。
2021年10月29日,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学前教育协会承办“幼有善育”第二场论坛“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在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儿园顺利举行。当天上午,我园全体教职员工在王思萍园长的的领导下,齐聚四楼我园四楼音乐厅,认真收看了线上直播。
汲名园经验,习专家智慧
听分享 寻经验
南山机关幼儿园刘红丽园长从聚·问题困惑、解·行动方案、析·成果成效、省·反思展望四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南山机关幼儿园围绕“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这一主题的所做的实践探索和优秀经验。她提出,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要关注孩子的天性、兴趣和需要,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她强调,经验不断在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改造和重组,我们要重视环境和空间的价值,以此来支持幼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她的介绍中,我们真正看见了如何最大化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这样的环境应该既鼓励冒险又确保安全;既保持独立又相互连通;既相对固定又动态可变;既亲近自然又重视人文;既继承传统又发扬创新。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支持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彰显,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访名园 悟智慧
跟随镜头,我们来到南山区机关幼儿园的“教育现场”,用心领略他们卓越的教育实践智慧。南山机关幼儿园以看见(用眼睛看见儿童)、倾听(用耳朵倾听儿童)、读懂(用心读懂儿童)为理念创设幼儿园环境。
从进门的中心庭院、到天台花园再到操场,无不体现着幼儿园和谐、共生、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在开放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由地游戏、自主地探索,下棋、搭建、阅读和涂鸦……好不投入,好不享受。双塔带桥以5种不同的线路支持不同能力的孩子去探索;南操场以充分聆听孩子们的想法为基础进行改建;高低不同的圆柱杆在老师和孩子的创意下“变废为宝”,变成了玩法多样的另一乐园;孩子们用他们的“百种语言”去表征自己,老师们用二维码的方式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精彩瞬间……
参观环节结束后,各组学员通过对观摩学习和现场讨论向我们分享了她们形成的共识,在场外感受她们的脑力激荡,我们倍感幸运;聆听敏谊教授和红丽园长的答疑,我们倍感幸福。
专家讲座拓视野
紧接着,北师大李敏谊副教授以“‘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聆听儿童,赋权儿童,提升儿童的福祉”为主题分享了她对“幼有善育”、“看见儿童”以及幼儿园空间和环境的思考。她以南山幼儿园的布局设施为例,结合国际经验为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她强调,幼儿园要重视环境的开放性,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自然、发展身体运动,也要尊重每位儿童的权利、重视家长参与,让环境支持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敏谊教授提出,好的幼儿园学习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大属性:物理属性、 社会属性和时间的属性。同时,她也指出,幼儿园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空间,一个民主实践的场所,一个促进教育公平的场域,而只有满足这些属性的环境才具备它独特的教育价值。
最后,敏谊教授讲到,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积极、全纳的儿童观。要时刻牢记,幼儿是“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 是熟练的交流者、是权利的持有者、是意义创造者、研究者、探究者。
局长领航启方向
最后,深圳市教育局王水发副局长以观察者和学习者的身份,从两个视角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关于本次论坛讲座的心得感受,包括:南山机关幼儿园的空间与环境和李敏谊教授讲座的启示。
在谈到幼儿园空间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时,他表示受到了三个启示:第一,我们要看见儿童;第二,让儿童在参与中享受成长;第三,细节决定教育价值。另外,他还指出,环境是很重要的课程,应该从提出问题、设计构思、共构融通、探究使用、调整优化这几个步骤来进行园所环境的创设。其中,共构融通包含了师幼共构、家园共构、社群共构三个方面。
针对敏谊教授分享的内容,水发副局长表示,我们可以吸取国际经验,从表达述求、获得支持、参与实施、共享经验这四个方面来让儿童参与到幼儿园的空间与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增添儿童的参与性、体验性,让空间环境的创设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可持续性,为深圳市儿童创设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与环境。
园内实践促提升
跟随论坛的实践精神,我们也在园内进行了关于本园环境和空间的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研训第一步,由我园骨干教师刘丽娥为全体教师做关于“环境创设的经验和思考”的分享。
刘老师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什么?”“环境应该给儿童带来怎样的体验?”“环境创设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什么?”等关键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第一,环境创设为何如此重要;第二,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环境创设;第三,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具体策略。
首先,刘老师讲到,环境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还是课程的来源和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具有邀请性。
其次,环境创设的背后都蕴藏着老师们的教育观、 儿童观、课程观。环境能促使儿童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能辅助儿童行为的管理;还能支持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她强调,环境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才能以有限的空间为儿童提供无限的可能。如:要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入口、要考虑空间的平衡、要具有和谐的色彩、在减少嘈杂的同时还要保持环境的真实性等。
另外,刘老师希望各位老师们通过跨界学习不断拓展视野,真正看见环境创设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研训第二步,我们以年级为小组对线上论坛的学习心得以及本次园本教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分享和讨论。
“幼儿园环境的性质及创设原则、方向”、“儿童之于环境的角色”、“家园合作的路径”、“室内、室外空间及环境的关系”、“幼儿园课程与园所环境的关系”、“如何提高幼儿园各场地的利用率”是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重点。他们谈感受、提问题、出建议、明方向,聚焦如何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环境这一问题积极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循序而渐进,精思后奋发。在本次论坛活动中,我们学习名园经验、聆听专家智慧;感受创新学习方式带给我们的支持和促进;在与同伴交流、讨论、分享中实现着真正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积淀。
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会认真落实本次论坛的核心精神,看见儿童的空间与环境,读懂儿童的需要,追随儿童的天性,支持儿童的发展,也会努力创造机会,与儿童一同建设一个有机、有趣、有爱的自然活力乐园,让环境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文稿 | 陈蕾、陈邵宣
叶欢、李美慧
辅稿 | 冯 一
排版 | 黄瑛瑛
初审 | 史涛丽
终审 | 王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