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font-size: 14px;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padding-left: 0px;margin: 5px auto;white-space: normal;">
单项深度法主张幼儿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的持续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这和目前一些美术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区别,借鉴单项深度法,首先要从美工区材料的提供方式进行改变与探讨研究,将其理论精髓与主要经验融入到目前的美术活动中,改善美工区活动的实施方式,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单项深度法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法,它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艺术为中心。它重视儿童的艺术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的作品。
随着对《指南》认识的加深,以及课程游戏化的开展,美术区活动日渐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单项深度法提出,对处于感官运动阶段的幼儿来说,艺术教育的开端应是直接接触材料,而后去探索、发现和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最终借助这些材料再现他们的认识与体验。究竟如何借鉴单项深度法,将其理论精髓与主要经验融入到目前的美术活动中呢?首先要从美工区材料的提供进行探讨与研究。
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font-size: 14px;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padding-left: 0px;margin: 5px auto;white-space: normal;">值得注意的是,单项深度法首先批判了一次使用过多材料的幼儿艺术教育方法。它主张幼儿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的持续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这和目前一些美术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区别,教师时常会在美工区里同时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与工具,带给幼儿更多的艺术体验。教师希望可以通过材料的多样性引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包容幼儿不同的需要。例如,主题活动《冬爷爷的礼物》开展中,第一周的美术活动是制作礼物,教师投放了剪刀、胶水、双面胶、彩纸、毛根、皱纹纸、瓶子、丝带、串珠、盒子、报纸、水彩笔等多种材料制作礼物。第二周的美术活动是表现冬天自然景色的特征,教师又在小组时间向幼儿介绍了新的材料:棉花、卫生纸、纸浆、冰糕棒等,美工区的活动更多关注地是与主题活动之间的关系,而缺少本身领域系统的计划。材料的提供比较繁杂,材料之间也没有联系性,变更频率太快,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只限于学会了基本的使用技能,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真正地探索材料,了解每一种材料及工具的独特特征。而美工区中类型繁多的材料,在使幼儿可以开放性地选择材料进行操作的同时,也带给他们一定的困扰和迷惑,更直接地影响了幼儿对事物认识的专注,缩短了幼儿的发现过程。
针对现在美工区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现状,结合单项深度法中材料提供的指导建议,要对美工区材料的投放进行调整。一开始可以在美工区投入有限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技能的学习效果最大化。例如关于色彩的主题,教师先在小组活动的时间为幼儿介绍新的材料和工具,如: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要积极地展示或示范它的基本特征。在幼儿探索的时候,他们需要探索如何在纸上使用蜡笔、印章或画笔,等幼儿对它们产生兴趣以后,就是幼儿自主探索,和材料互动对话的时刻。然后,教师慢慢地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和进展引入材料,并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新材料的时间。在幼儿逐渐熟悉材料的特性、工具的使用技能之后,他就做好了探索新材料和使用熟悉的材料进行艺术表现的准备。
系统性的材料提供,并没有因为种类的有限而让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反而因为有了足够的探索时间,使得幼儿更全身心地去体验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所带来的乐趣。正如单项深度法中所说:儿童能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探索有限数量的材料中,发现独特的趣味。深入参与使儿童能够选择那些吸引他们的材料。
作为一种艺术指导方法,深度法的使用是儿童通过对一个视觉艺术领域或一种材料的不断探索,儿童的艺术体验由简单变得复杂。他们独立发现事物,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发明技法。在材料投放时,教师首先要注意,幼儿需要时间去接触探索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例如使用剪刀、颜料、胶水等,要想熟练地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他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反复的、连续的探索,才有发现每种工具和技能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许会长时间的去重复使用这些材料,教师要确保材料的足够性。如果幼儿总是被告诫不可以浪费材料、不能随意取用材料,他们探索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就会被大大的削减。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幼儿使用比较便宜且又丰富的材料。例如:空纸箱、塑料容器、碎布、扣子、报纸或杂志、石头、树枝、树叶、花瓣、沙子等自然材料以及其他废弃家用物品。
其次,教师要在材料的投放中给幼儿提供递增的深度探索视觉艺术的机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操纵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想象。单项深度法就提出:成人要提供有针对性的“脚手架”来推进儿童的探索活动,保证探索的连续性与深入性。当幼儿有困扰、犹豫不决,或者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教师的“脚手架”就要适时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向幼儿介绍另外一两种工具,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探究其他解决办法。例如:让幼儿带着一个简单的挑战去探索纸张,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探索,教师适时提问:如何让纸张立起来?在深度体验过后,他们就创作出了精美自由站立的纸建筑。材料就从最初的探索对象转换为了表现工具。幼儿将材料个性化,用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方式去使用材料,使得最终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幼儿独特的方式与风格。
只要幼儿的兴趣不减,单项深度法就可以一直持续,从几天到几周不等。当幼儿失去兴趣的时候,就可以接着投入新的材料。好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引入一些新的东西,然后把它交给孩子,他们非常小心,不一下子给儿童太多的东西,或者给儿童提供具体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儿童可能会模仿成人,而不去自己探索和发现。“较长时期地开展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且持续深入钻研这一主题,这个主题中就会充满挑战、发现与冒险。同时,这也是避免压力、肤浅与分心的一个途径。”
儿童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来探索多种媒介的特征与表现潜能,多样性是对于艺术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幼儿发展水平,能够满足他们表现需求的材料进行投放。除了基本的材料投放,例如蜡笔、彩笔、毛刷、橡皮泥等。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支持幼儿探索多种材料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1.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在材料多样性的提供中,单项深度法认为:教师必须小心地避免那些“精致”或“新奇”的艺术材料,儿童需要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的真正材料,以便使他们能认识材料的审美特性。例如:树叶、树皮、树枝、花瓣、泥土、沙子、蛋壳、水果网等。
2. 提供可改变的材料
教师所提供的艺术材料应该是能被幼儿所转变的,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需求来操作和改变的材料。改变材料能使幼儿认识到材料的不同特征。例如:毛根、颜料、碎布、纽扣、可乐瓶、陶泥、超轻粘土、纸等。
在教师提供材料的同时,还应对这些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积极的观察和及时的反思。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如何在与材料互动,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哪种材料?他可以成功使用这些材料吗?儿童运用了哪些技巧?他是否用不同的材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主题?教师在观察中会通过幼儿的行为,分析材料的提供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材料投放的层次。例如:《叶子变变变》,通过提供叶子、辅助材料,幼儿通过撕、剪、贴等多种手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表现成“树叶面具”“树叶小人”“树叶贴画”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对材料的多维度挖掘,通过卷、折的手法将树叶变成有趣的人物形象,再用画笔添上胳膊、腿脚、眼睛、嘴巴、鼻子等产生新的含义,引发新的互动。
所谓及时地反思,是因为在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时,反思是随时发生的。这里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材料投放的反思。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反思,及时进行材料的调整,为探索引入需要的材料或者工具……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实施单项深度法,除了材料的提供,还需要进行包括环境、教师角色、时间等要素的探讨与研究;还需要对它的结构与序列进行学习和实践。
策划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马辉
早期教育
一个有爱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