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上午,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学院承办,以“树立科学健康观 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山水之都重庆隆重召开。
开幕式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顾荣芳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辉教授,重庆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云艳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早期教育》杂志姚国麟副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陈学群园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徐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幼儿园、杂志社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等近600名限额代表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由李静教授主持,首先由顾荣芳教授致开幕辞,刘云艳教授致欢迎辞。随后徐辉教授对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专题报告一
开幕式结束后,顾荣芳教授做了“让教师在健康教育现场获得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报告从“一串基本概念”、“两个重要问题”、“三个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不仅针对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而且针对高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顾荣芳教授首先简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和“教研”的基本概念。她认为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让教师研究成为可能,使教育研究成为必要。健康教育具有复杂性,体现在形式、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
其次,顾荣芳教授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如何变“孩子王”为教育研究者?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如何变“教书匠”为教育研究者。健康教育现场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现场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上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真正获得专业发展。幼儿园教育与大学教育都应遵从一定的教育规律,比如只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能有好的教育。顾老师还从大学生课堂学习包饺子、做赤豆元宵、学习急救措施等方面举例说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定学的实践。
最后,顾荣芳教授提出健康教育现场的三个重要作用:健康教育现场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发现儿童,让教师焕发出研究的激情;推进了教师的研究行为,分析儿童,让教师养成了研究的习惯;增强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引领儿童,让教师提升了研究的水准。总之,健康教育现场,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健康教育水准,而且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理念及专业能力。
顾荣芳教授还针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幼儿园进餐问题、健康区域活动等进行了回应,尤其是提出了“幼儿园进餐‘自主与规定’七问”,深入剖析了幼儿园进餐环节中的是与非,也倡议在座的各位同行能够就健康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引领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践。
顾荣芳教授的主旨报告,让在场的参会者感受到了健康教育现场的重要意义,加深了对于儿童的认识,提升了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价值的认识,引发了对于通过健康教育现场发现儿童,引领儿童的思考。
专题报告二
下午的专题报告由姚蓓喜副主任主持。李静教授做了题为“幼儿教育为什么不能‘小学化’——基于儿童生理发展特点的解读”的专题报告。
李静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她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要求三个方面。
儿童生理发展特点是教育的起点。李静教授先后从儿童小肌肉和腕骨发育特点、儿童膀胱发育特点,儿童大脑发育特点出发,解读了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的依据。首先,儿童小肌肉发展比大肌肉发育晚,腕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晚,所以儿童不能过早用笔写字,不能长时间写字(连续用笔时间小于五分钟),不能“高”要求。其次,儿童的膀胱发育特点表明,小学化的课时要求和行为规范不适合幼儿。再次,从儿童大脑发育过程特点、髓鞘化、压力应激系统的发育特点及海马体发育的特点来看,脱离儿童经验的说教不适合幼儿,教育要求不能超出儿童能力范围,应进行个别化教育。最后,李静教授指出幼儿教育要消除“小学化”,应该在方法上重视对儿童感知觉的刺激,注重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在要求上以儿童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为标准。
李静教授的报告对于幼儿教育减少和避免“小学化”倾向,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幼儿教育中的科学保教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对于广大幼教同行及家长思考如何进行科学保教具有启示意义。
专题报告三
全国著名的儿科和保健专家、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博士生导师李廷玉教授做了“学龄前儿童营养和膳食策略”的专题报告。
李廷玉教授的报告主要从儿童早期发展相关概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背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幼儿和学前儿童特点、幼儿膳食指南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五个方面展开(友情提示:儿科医学界对于0-6岁儿童的阶段划分及命名与学前教育界有所不同)。
李廷玉教授根据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特点,分别阐述了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保健重点及膳食指南。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包括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动作和语言的发展,预防接种加强免疫,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意外事故。学龄前期的保健重点包括平衡膳食,促进思维、想象力发展,入学前准备,定期检查儿童的视力、听力和牙齿,预防意外事故。
李廷玉教授的报告从医学、营养学的角度,以跨学科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健康的认识。她引用多项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说明了应关注生命早期的1000天,从孕期开始,优生优育优教,提倡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李廷玉教授重点讲述了幼儿期的保健重点以及在儿童的饮食营养中要重视的问题,提出应高度重视科学营养、平衡膳食、家园共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最后,李廷玉教授总结提出,中国梦从儿童健康开始!健康梦从儿童营养开始!李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以丰富的案例和临床经验向我们例证了关注儿童营养、睡眠等健康问题应及早着手,系统规划,理论实践并行。这对于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优化保教观念,执行健康保教行为尤其是科学喂养具有重要价值。
会议三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赢得了参会代表的一致称赞。代表们纷纷表示,自己不仅受到了观念冲击,而且获得了实施策略。报告过程中,会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大家以实际行动为报告点赞。
幼儿园现场观摩交流
23日上午,参会同行分赴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渝中区机关幼儿园、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西南医院幼儿园、渝北区庆龄幼儿园和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等6所优质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重点围绕自主体能游戏、室内运动、自理能力教育、运动材料与幼儿运动经验、幼儿食育和幼儿心理健康等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
渝中区实验幼儿园向大家介绍了全园自主体能运动的“六四三一”运动机制及支撑幼儿自主体能运动的宗旨。
渝中区机关幼儿园向大家展示了该园幼儿的“大运动”,如人猿泰山、动物大迁徙、各奔东西、美团外卖等,每个项目都别出心裁,栏杆、梯步、地面、屋顶等空间都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欢笑和汗水随处可见。
在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一位小小引导员为大家介绍沙的特色课程以及他在沙的感受。他们以小主人的姿态告诉参会者,这是我们的幼儿园,我爱我的幼儿园,我为我的幼儿园自豪和骄傲。大家听完他的介绍后,饶有趣味地观摩了孩子们的户外自主游戏,观看了集体教学活动《园徽去哪了?》,聆听了专题报告《构建爱雅园本课程,创造幼儿雅行生活》。
西南医院幼儿园展示了富有特色的“运动大循环”活动,中大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走、跑、跳、钻、爬等活动,在运动中蹦出了快乐、蹦出了健康、蹦出了自信。
渝北区庆龄幼儿园介绍了园所秉承的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做国家、民族、未来的主人”的教育思想,提出“给予宝贵,成就宝贝”的办园理念,抓实健康第一的基本准则。该园以健康教育特色整体设计课程和全园参与式的食育管理。专题报告《探索食育体系 培养健康小主人》向大家介绍了其独具特色的食育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大班健康教育活动《我的早餐吃什么》,则具体体现了幼儿园的食育特色以及教师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介绍了该园秉承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该园在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研方面不断探索,成效显著。幼儿园“快乐成长”心理工作室老师展示了心育活动《多彩的情绪》,还与同行们分享了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历程与心得,与大家共享了心育活动、俱乐部活动、沙盘游戏等方面的经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会场论坛
23日下午,各分会场围绕幼儿园体育研究、幼儿园健康教育教研,师幼心理健康研究、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各领域的渗透研究、幼儿园一日生活研究等开展了分享与研讨。各报告人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在场的同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坦诚地交流了观点,客观地分析了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得与失,积极地交换了各自的想法,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点燃了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激情。
闭幕式
24日上午,首先由各分论坛主持人分享了各组交流研讨的主要成果。作为分会场主持人的健康专委会的委员们以及部分参会代表在紧张的会议期间认真做好了会议交流的课件,有陈述有图片,有观点有提炼,深深地吸引了与会代表。
然后,由姚国麟秘书长介绍了论文评审情况。本次大会组委会共收到参评论文1585篇,经过专家初审、专委会复审等环节,共评出一等奖论文43篇,二等奖论文523篇,三等奖论文137篇。大会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公布了论文获奖者,对一等奖论文获奖代表进行了现场颁奖仪式。
最后,专委会副主任姚蓓喜老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此次年会圆满结束。
策划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孟晨
早期教育∣一个有爱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