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与实践“提问”专场研讨活动
8月20日下午1:30,“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与实践“提问”专场研讨活动,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继8月13日走向高质量师幼互动:“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与实践“十年回顾”的第一场专题。出席会议的专家有松江区教育学院幼教科研员、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董剑晖老师,浦东新区星韵幼儿园家教组长、浦东新区首届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贾瑾如老师。上海市、外省市幼儿园园长、教师,杉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成员,线上332人次参会。会议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科研员吕萍老师主持。


项目组9位教师联合展现“集体教学教师提问的观察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
吕萍老师以“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常见问题与改进”,系统介绍“什么是提问”、“集体教学教师提问的观察”、“常见问题分析”、“走向有效提问的策略”。通过提问的词源分析、已有权威研究介绍,引导教师全面认识提问的内涵、作用、类型,吕老师认为要考量特定群体(幼儿、教师)、活动内容审视集体教学幼儿教师的提问行为。为此,从提问数量、提问类型、提问方式、提问指向性四个维度开发观察工具,支持教师观察提问行为。通过对教师现场教学观察和教学改进式案例的元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当前集体教学教师的提问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问题数量多、随意性强、口语多、关注少数主动性强的幼儿、问题泛化、问题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问题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范围、封闭问题多、追问少、调整问题少。为此,提出要从预设关键性提问、增加开放性问题、适时追问与调整问题三个策略来提升问题的质量和提问的有效性,提升集体教学“意义”品质。

就“预设关键性提问”策略,绿苑幼儿园唐黎老师观察到很多老师为了获得“心中所要的答案”而不断地进行追问幼儿,导致集体教学提问的数量多,使活动重点与目标越走越远。通过“一课三研”中班语言活动《熊猫百货商店》,实例分析如何开好提问的“球”,不“拖泥带水”,让幼儿“接住”,倡导应设计好每一环节的关键性提问,减少随意的、无效的追问,避免活动拖沓,“不做‘啰嗦’老师”。


广兰幼儿园黄文娟老师以“一课三研”小班科学活动《我来招待小动物》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关键性提问的设计”:精简提问、精准提问,改变提问随意、口语较多、啰嗦、不够精炼等问题。


宣桥幼儿园胡斌老师以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啄木鸟》为例,阐述三次活动改进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活动中“听”“赏”的表现,不断精心设计提问,“基于儿童视角有效提问”,实现尊重幼儿,打开幼儿音乐欣赏之旅。


就“增加开放性问题”策略,金新幼儿园孙晓晨老师以“提问,在不断开放中聚焦”为题,介绍在中班科学活动《长颈鹿的转转衣》“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过程,在第一次教学“提问封闭”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提问的开放度,探索如何实现提问在开放中聚焦,减少无效提问,激活幼儿思维。



东陆幼儿园童佳倩老师以中班语言《我要找到你》一课三研实践活动为例,娓娓道来如何从“提问啰嗦、封闭,目标的达成度低”到“精炼提问表述,贴近幼儿理解”再到“增加开放性提问,唤醒幼儿经验”,实现“集体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生成”。

就“适时追问与调整问题”策略,绿洲幼儿园朱丽华老师 “一课三研”《完美搭档》,针对提问针对性不强、零散、追问有效性低等问题,不断调整问题角度、聚焦问题、增设有效追问,促成中班数活动中有效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探究,支持幼儿梳理和拓展思维,达成教学目标。

好儿童幼儿园顾文雯老师通过“一课三研”小班科学活动《巧克力会融化》,从第一次教学“问答式的提问脱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理解,参与度不高”出发,第二次教学“设计游戏情境化的提问,幼儿积极回答”,再到第三次教学“重复提问、及时追问,引导幼儿思考的方向”,阐述如何“抓住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提问”。

方竹幼儿园周晨妮老师在大班科学活动《扔或不扔》的三次教学与改进过程中,经历第一次教学“提问宽泛,缺乏启发性追问”,第二次教学设计针对性提问和启发性提问,但“提问浅层,缺乏高阶思维支持”,第三次教学提高提问的结构性和层次性,逐步实现“有效提问支持幼儿高阶思维”。

星韵幼儿园贾瑾如老师深深感受到项目组引领教师通过“三实践三反思四设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具体实践问题,研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教师对自己的提问反复推敲、琢磨、反思、改进和总结,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贾老师认为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决定活动有效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活动前精心设计提问,在活动中巧用教学机智,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流碰撞,达到经验的一种建构和迁移。
对于活动前提问的设计,贾老师提出六点:第一,抓住关键问题,提问有选择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尽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提问,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第二,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提问有层次性。教师应该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三,认识到位,提问有准确性。需要老师就是运用恰当的语言,把问题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简明扼要,幼儿能理解;第四,明确意图,提问有目的性,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第五,活跃幼儿思维,提问有开放性,要留给幼儿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第六,激发幼儿兴趣,提问有挑战性。
关于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贾老师认为:第一要捕捉精彩的瞬间进行适宜的追问,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调动思维积极性;第二,挖掘问题深度。将一个问题挖深挖透,才能促进幼儿对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第三,要避免过度追问。保护幼儿应答的积极性,避免过度追问令幼儿无所适从。

松江区教育学院董剑晖老师运用六个成语概括参会的感受:“领航掌舵,攻坚克难”,提问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难问题。面对难问题,师幼百语研修团队掌握正确方向,通过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来克难,一步一个脚印,老师们通过预设提问、忠实实施,慢慢过渡到以幼儿视角分析孩子的经验,在适时调整、优化、提升,从面向全体的固定提问,慢慢走向满足个体需求和发展的弹性,体现研修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万众一心,合衷共济”,40多所幼儿园参与研修,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每所幼儿园都围绕提问在不同的特色下、不同的领域中,研究提问的设计、生成、调整。百花齐放的同时,又万众一心,殊途同归地努力。让“提问”这个话题更加有深度,有广度,更有发言权;“精益求精,积水成渊”,教师在一遍一遍磨课的过程中,通过外力的支持、内力的驱动,对不同类型的课精益求精达成积水成渊。团队中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团队共同的努力和成长,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幼儿。
对后续研究与实践,董老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可以做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提问和理答行为的比较研究。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实现经验辐射;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慢慢地从案例积累过渡到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多深化的经验;第三,对研究范围,可以从集体学习活动过渡到个别化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活动。
吕萍老师认为8月13日的“十年回顾”,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外力支持、研修机制和内容的不断更迭。三个专场是教师在外力驱动和支持下的内在专业发展的觉醒。基于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教师清醒地认识和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不断与自己、与幼儿、与团队成员对话、交流、碰撞,在合作与和解中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灵动的幼儿与智慧的教师,鲜活生命与鲜活生命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这也正是研修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集体教学教师提问的观察与改进”专题研讨会,研讨内容聚焦、具体、丰富,有具体问题,有解决问题路径和方法,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一次智慧共享,都有新的收获。教师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基于儿童立场,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激励,给团队和与会教师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研修活动指明后期发展方向,圆满达成研讨会预期目标。
相关内容:
十年一“见” 砥砺成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