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堪称会议周,确实有点应接不暇,各种会议一波接一波,发言课件一个接一个。即便心里再有底,面对如此架势,加上来回奔波也颇感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好在这一切终于划上了句号。
下午,回到办公室,随手拿起桌上早已杂乱无章的报纸一张一张的翻看起来。不一会,视线便定格在一篇似曾相识的文章上。原来若干天前,投出去的一篇文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研员》终于刊登在2018年9月9日的《教师报》上,这也算是教师节前夕,新学期开学之初收到的一份特别礼物,虽然见到它有点迟,但心里还是挺惬意的。也意味着2018下半年文章发表正式开张。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研员
掐指算来,担任教研员一职整十年,似乎驾轻就熟,有点满足现状。有时自我安慰,也许能力水平不足,但不乏工作经验。工作中不经意间缺少激情与创新。随着近期几次外出培训学习,使得我对教研员这份职业重新进行追问与思考,何为教研员,其职责何在,我为什么当教研员,我又凭什么当教研员,我能给老师带来什么,教师最需要什么,我是否称职等。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那就要努力去做好。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让教师崇拜的教研员?我想这样几点不可忽视,必须努力做到:
第一,成为教学能手。教研员,重在研,但基础在教。换言之,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既然如此,教研员必须是教学能手,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无论接手怎样的班级,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其教学成绩必须位居同类型班级前列。其课堂效果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其他老师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可以想象,一个连书都教不好的教研员又怎么可能赢得教师的敬佩与爱戴,其教研工作又从何谈起。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名称职优秀的教研员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是一名响当当的教学能手。如果不是,建议要么离开这个岗位,要么潜心修炼自我加压。
第二,搭建成长平台。服务学校,成就教师是教研员基本职责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经常性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尽最大可能了解本区域内每一位学科教师基本工作学习情况。只有全面了解,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学科竞赛、教研活动等路径,发现优秀教师,推荐其走出本区,走向更高平台。作为教研员要有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让普通的教师变优秀的目标与胸襟。而不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甚至自由成长。另一方面,要借助学科中心组等平台,通过定目标,压担子,分任务,给机会,着力培养学科精英,强化培育学科团队,从而带领全体教师整体进步。
第三,精准学科指导。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学科指导,同样是教研员的必修课与基本功。比如如何指导教师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课堂结构如何划分,教学时间如何分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运用,重点难点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分解,作业如何布置,试题如何编制选择,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课程如何编写实施等,作为教研员,必须走在教师的前面,必须拥有足够而且让人信服的话语权。只有精准指导学科教学,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在教师心中留下美好印象,最终赢得学科教师的尊重。
第四,潜心教学研究。教而不研则怠,研而不教则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学校老师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自己带头进行研究,借助文献资料、学科研究、网络资源等形式,带领更多学科教师开展研究。同时善于把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提炼上升为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科教研员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确保每学期要撰写甚至发表一定数量的学科教研文章,同时要有对教师撰写的文章进行修改审阅,并推荐其发表的渠道与底气。惟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赢得教师的信赖与敬佩。
第五,坚持学习反思。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当下,作为学科教研员必须制定属于自己的读书计划,时刻不忘学习,阅读学科专业书籍与专业期刊杂志,了解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同时适当阅读其他学科书籍,扩大知识面,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带头撰写教学反思,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只有自己努力成为名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研员。
诚然,做一名让教师崇拜的教研员绝非停留于口号与设想,必须付诸行动,时刻保持危机感。以实际行动与突出业绩赢得教师的敬佩与认可,才能不负“教研员”这个称号与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