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作者 | 探长(共1636字,阅读约4分钟)
“我家孩子都1岁了,怎么连个妈妈都不会叫呀。”
“这孩子说话断断续续的,都上幼儿园了,还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会不会是智商有问题啊?”
“我朋友家的孩子,才11个月,都能和大人正常交流对话了,思路特别清晰,表述的也完整,真是个小神童!”
一提到孩子说话早或晚的话题,家长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些家长会担忧自家孩子说话晚,智商低,而有些长辈又认为孩子“金口晚开,智商更高。”
★那么,早开口和晚开口的娃,哪个智商更高呢?
我的侄女就属于说话早的孩子,3个月会叫爸爸,1岁2个月就能够简单地回答大人问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乖,想不想吃姑姑做的鸡爪?”
侄女居然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不吃鸡爪,太瘦了。”
我们当时听到她这样回答,都笑得合不拢嘴,觉得这么小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如此之强,长大会很聪明。
可是,现在上5年级的侄女,成绩平平,而且智商也一般,反而没有小时候那么的机灵了。
19世纪60年代,一位法国的医生布洛卡研究发现,大脑皮层中的运动型语言中枢(布洛卡区),主要是编制发育程序,能够让自己“说出来”。
而孩子每一次的发音,都与这个区域的发育有关,和智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说话的时间早或晚,仅仅代表了孩子语言发育的比较早,表达能力更强。而说话晚的宝宝,也并不一定就是智商有问题,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而孩子说话晚的原因,有这几种情况:
●环境因素
有些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并不与孩子有过多语言上的交流,在跟孩子玩儿的时候很少说话,也没有刻意去教孩子;
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并没有回应;
还有的家长总是频繁的搬家,如果成长环境不稳定,孩子经常处在陌生的环境,就可能不敢说话了。
如果孩子理解能力正常、给他说什么,他都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发育也没有什么问题,那么说话偏晚,问题并不大。
但是,家长要积极的跟孩子做有效的交流,和他们多聊天,教他们叫爸爸妈妈、还有像是喝水、吃饭等简单的词语。
孩子饿了,家长可以问孩子:“宝宝是不是饿了,想吃什么呀?”
多跟孩子说话,孩子经常听到某些词语,自然就想要说出来。
而且,宝宝在自己说出某个字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孩子,对着孩子拍手称赞,让孩子感受到说话的成就感,那么,孩子自然会更愿意表达。
●发育问题
正常情况下来说,孩子出生后到3个月左右,会有咿咿呀呀说话的意识,想要张嘴对爸爸妈妈表达;
7个月左右,会无意识地发出一些简单的音,像是爸爸、妈妈,但还不能够对号入座;
1岁-1岁半,会有意识地叫家人,说出简单的词语,模仿家人说话的语调等。
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问题,家长跟孩子交流的也很充足,孩子却没有在相应的阶段做出该有的表达反应,甚至不开口说话,那么,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发育出现了问题。
声带、舌系带、听力、神经系统等是否出现了异常,有些自闭症的孩子,也会出现说话晚的情况。
在孩子出生后,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排除发育异常等问题,对孩子的身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地进行处理。
★父母的陪伴,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
父母的有效陪伴,能够促进孩子语言系统的发育,而想要让孩子尽早说话,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跟孩子多交流。
家长不需要面对面枯燥的对孩子吧啦吧啦长篇大论,孩子听不懂,也达不到效果。
而是可以打开绘本,让孩子看着上面有趣的图画,给孩子讲故事听。
在讲的过程中,速度要慢、情感丰富、和孩子进行互动,可以拿着孩子的小手指指着书本上的物体,给孩子说这是什么。
对孩子多重复几遍简单的词汇,让孩子对家长的话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听,那么他们会记得更牢,时间久了,便有了想要说出来的意识。
辣妈语录:
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期是1-3岁。
在这个时期,家长多跟孩子交流互动,让他们能够多接触绘本、多听、多说、多讲,刺激语言的发育,那么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对于以后的思考速度、理解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们,你家孩子是几个月的时候会叫爸爸妈妈的呢?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