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744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大多数家长都会惊喜的发现:
孩子刚出生没多久,似乎就已经喜欢“喃喃自语”了,他们有时还会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
虽然家长不知道孩子嘴里念叨的到底是什么,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来孩子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孩子嘴里咿咿呀呀说个不停时,有部分家长可能会对此并不在意,觉得这是正常的反应,并不需要跟孩子互动,反正说了他们也听不懂,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当孩子看似随口的“咿咿呀呀”,是有原因和含义的:
他们可能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也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笑或“咿咿呀呀”来告诉家长他们此时的心情。
但也有部分家长很喜欢主动的和孩子去对话。
他们明白这个对话的过程对孩子语言发育,是有帮助的。
孩子可能开始还不会说,但他们会听到父母对他们的一些“轻声的抚慰”,听的多了,孩子自己会去琢磨该如何开口。
●比如刚开始孩子会上下嘴唇一碰,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这就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最简单的方式。
那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主动的去和孩子说话呢?
答案自然是应该,这是很有必要的。
可能很多家长不会相信,其实:
●孩子对于外界的感知,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孩子之所以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其实是因为他们渴望与周围的人沟通,但是这个时候孩子还没办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够是嘴里咿咿呀呀的随便说说。
这个时候虽然说孩子还听不懂大人究竟在说啥,但是:
●他们能够感知到父母的情绪。
●等孩子到了4个月左右,就已经能够听懂自己的名字了;
●到了一岁左右就已经能够听懂大人大部分的话语,并且还会接受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了;
●到了18个月左右,孩子就已经可以理解一些基础的词汇,并且还会主动的去运用;
●等到孩子到了24个月,也就是两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和父母进行一些简单的攀谈。
孩子对于父母平时所说的话,也基本上是能够感知清楚了;
到了三岁左右,孩子就已经完完全全能够理解父母所说的话语了。
如果说孩子是在这个年岁以前就能够听懂大人说话的话,那这就说明孩子可能是个天才宝宝,语言发育的很早,因而能够感知到大人的情绪,也能够听懂大人所说的话语。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开始咿咿呀呀时,就要注意做好这几点:
平时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咿咿呀呀的时候,就是在乱说话。
这个时候有部分家长也不会喜欢主动的去找孩子说话,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当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我们家长就应该要主动的去和孩子沟通与交流:
●这样的话孩子的语言感知能力才会有所进步,他们才能够感知到父母对于自己的爱。
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孩子刚几个月的时候,他们想要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又说不清楚,这个时候孩子是比较着急的。
如果说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正面强化的话,有些孩子可能就会变得不大爱说话:
●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大脑思维能力。
如果希望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更强大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要注意起好引导作用。
●应该要引导孩子勇敢的去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即便孩子说错了,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发音多说,孩子才能说的越来越标准。
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引导是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的,能够让孩子的言语能力有质的提升。
学会采用儿童化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
●在和孩子说话时,我们也应该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应对。
这样不仅是能够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无障碍,同时也是可以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
有部分没有孩子的人可能会觉得家长和孩子在沟通的时候有些矫情,明明是只需要说一个字,但是家长却非得要跟孩子不断的重复,比如说明明是吃饭,家长却喜欢和孩子说吃饭饭,喝水,家长却说喝水水。
其实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采用这种儿童化的言语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的,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也能够让孩子更加信任你,更好的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
辣妈语录:
家长可不要以为孩子平时只会咿咿呀呀就是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已经有初级的语言感觉了。
一般孩子是在5个月左右会模仿大人的语言,如果说自己孩子是在此之前就已经能够听懂大人说话的话,那这可就是“天才胚子”了,家长要好好的用心培养,没准儿未来会有大成就呢。
你家宝宝是多大开始“张口说话”的呢?欢迎留言评论说出你的观点。
本文编辑:妈妈缘
审稿主任:全能辣妈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