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幼儿园老师,你是不是总在担心着:担心孩子闯祸,担心孩子学不会,担心孩子做不好。
被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作者、麻省州立大学教授Geoge Foreman誉为:美国最好的幼儿园——常青藤社区幼儿园(Evergreen Community School),这些老师从来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常青藤社区幼儿园是世界公认的进步主义教育的领军者。他们为儿童设计能让他们自由创造的环境;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儿童自发的问题研究为中心,让儿童在快乐的过程中,体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通过在相信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质疑,建模反思,鼓励和支持儿童的学习。
无知者还是能力者?
孩子是……
在大部分幼儿园教室的环境创设里,玻璃制品是绝对的“违禁品”,但是在常青藤社区幼儿园,3岁的孩子,自己用玻璃瓶、玻璃水杯倒水喝。
当一个家庭有了新生命,大部分的父母都会把家里的每个边边角角都包上厚厚的海绵,但它的作用反而是让孩子不断地被撞到,因为撞到了也不会疼,所以孩子从来记不住。如果将海绵都取掉,孩子撞到后会疼会哭,但是哭完了,一定会小心保护自己,因为那个疼的体验真的不好,孩子记住了。
老人们说:吃一堑长一智。然而大人吃过的那一堑不等于孩子长的那一智。吃自己的堑,才能长自己的智。成人总以为孩子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似乎忘了我们自己也正是在失败中记住教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记忆里最深刻的不是走过的“正道”,而是那些差点把自己走死的弯路。
事实胜于雄辩:在不同的活动中,孩子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即使不在课堂上,孩子们依然可能接触到吸管、泡泡水、棉签等材料,正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不是“傻瓜”。
活动案例
大班美术活动《咕噜咕噜的画》 幼儿作品
《咕噜咕噜的画》是《优师教研》一节大班借形想象的活动,活动中孩子使用吸管和泡泡水,吹出彩色的气泡,利用泡泡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进行想象和添画。你别担心如果孩子掌握不好,把泡泡水吸进肚子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做得很好。
历届“优师教研”展示活动
用棉签进行绘画时,正确引导下孩子并不会把它塞进耳朵里,又或扎到眼睛。
孩子希望成为有能力的人,喜欢挑战自己,孩子从出生就是最棒的学习者。在尝试中推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试错中获得成长的智慧。
孩子有这样的能力。
唯一的答案
还是个性的表达?
拒绝美术活动中的答案……
太多的老师纠结于:老师不教!孩子会吗?到底要不要画给孩子看?
常青藤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认为:儿童才是学习的主人。
面对范画,孩子能获得的最多只能是一种技能,然而技能的获得什么时候都可以,深入的思考却会陪伴孩子一生。
作品来源于网络
就像上图中的作品仅仅只是模仿范画,绘画出来的作品,孩子们能获得什么?
“画给孩子看”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师的范画就是那个唯一且统一的标准答案。不需要各种角度,没有不同:不需要各种方式,不可以想象;不需要自由,没有创造。这些真的是老师、家长想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获得的吗?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在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各种角度观察,用不同图像表明,用各种方式说明;用自己所观察的事实,加入想象,建构新的理解;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内心对事物的感受。
这个故事来自于“优师教研” 创意总监薛文彪老师的分享:
在一次全国画展中,出现了一幅《黑太阳》的作品,大部分的评委都表示:这个画太糟糕,淘汰吧!然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却提出:这一定是一幅有故事的作品。在引导下,孩子道出了家里不愉快的生活:父母间的不和谐,他的世界就是黑色的。很多评委都因感动而流下眼泪。这幅作品也因为直接表达了儿童的生活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反映孩子的现实生活,运用直观的比喻来表现,这就是艺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艺术领域内容是:欣赏与感受、表达与创造。
常青藤社区幼儿园的园长说:不要只在意孩子知道了什么,而不去关心他们怎么想的。
所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尊重孩子的表达和创造都是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创造。唯一的答案随时都可以得到,但个性的表达更难能可贵。
支持和推动!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而环境需要老师去创设。
如果孩子原本就自带天才属性,老师能提供的是什么?作为老师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
材料上的支持
美国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关于3岁幼儿绘画专注度的测试。
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4种颜色的颜料(红、黄、蓝、绿),同时在每个颜料罐里摆放了一支最大号的画笔。测试的结果令人唏嘘:3岁孩子在绘画上的专注时间仅为2-5分钟。
然而在观看完全部的测试视频后,就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个小男孩,画了一只鸟,但当他想为小鸟画上眼睛的时候,他为难地看着自己面前的颜料,和手中最大号的画笔,最后无奈地用笔在画纸上点上了一个点,可是,这个点太大了,甚至于占满了小鸟的整个头部,他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而老师对于他的记录是:Less than 1min!
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老师做了什么?他提供了唯一大小的笔,记录了一个失败的结果,并下了一个“这是一个没有坚持性的孩子”的定义,真的是孩子没有坚持性吗?
在意大利瑞吉欧幼儿园的美术室里,设施齐全,孩子们能在这里使用专业画家才会使用的各种大小、各种型号的笔,能看到并使用到各种色号、各种明度、各种色相的颜料,平均3岁不到的孩子,画布前的专注时间可以达到20分钟以上,有个别甚至达到40分钟。
如果他能找到一支合适的笔,如果他能找到想要的颜色,如果他最终画出了他想画的那只鸟……然而没有如果,世界上或许就此少了一位艺术大师。
如果老师创设的环境不足以引发孩子足够的探索兴趣,就不要抱怨孩子没有耐心,没有坚持性……
环创案例
看看“优师教研”会员幼儿园为孩子创设的活动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木工坊里,孩子可以接触到羊角锤、各种机器,可以自己制作刨花……
杭州市西湖区紫荆幼儿园诚园园区
为了让孩子从材料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为孩子创设了布艺手工坊、木石工坊、纸艺坊、泥塑坊、编织坊……一周不重样,开放式的陈列,让孩子随时可以近距离地利用材料,表现创意。
连老师都忍不住感叹:我可以在这里呆上一整天的活动室,有什么理由不被孩子喜欢。
老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材料。
-
情感上的支持
除了提供充分的材料,常青藤社区幼儿园的老师们还会鼓励孩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形式可能需要孩子形成长期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偶然性。但是,在优师教研的借形想象活动中,老师充分地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添加,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表达自己的内心。
当然借形想象首先需要老师拥有一对没有固有思维的耳朵,及一颗相信一切可能性的包容心。
活动案例
在“优师教研”历届展示周的活动中,老师让孩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食物进行借形想象。
江苏省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 张晴艳老师
大班美术活动《画布上的交响乐》
活动中,孩子可以随意走动,轻松交谈,无拘无束地摆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上海市市级示范幼儿园 刘颖老师
大班美术活动《下午茶》
活动中,孩子们利用食物进行借形想象,充满乐趣,将自己的想象呈现在餐盘中,孩子们交出了各不相同的“200分答卷”。
在借形想象的活动中,老师的心里是没有标准的,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会得到尊重。过程中孩子的想法可能和老师心里的并不一样,但正是因为不一样,“借”这些游戏,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表现。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去寻求这个独一无二的答案,而是去接受更丰富、更多元的思想和观点。说出一个结果很容易,但要形成一种思考的习惯却很难。
过程中倾听孩子,认可、相信、鼓励才是激发孩子勇敢去表现最好的动力。
物理的环境创设,心理的环境创建,老师的价值是他是一个支持者。
-
思想上的推动
每个人都需要支持者,当你表达了一个好的想法,或许有很多人会为你点赞,他们都是你的支持者,但是可以真正帮到你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才是你前进的推动者。
出示一个三角形图片,然后问孩子:“这是什么形状?”这不是推动,这只是一道测试,检验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知道。
只有知不知道,没有思考,这不是问题,更不是助力。
真正的问题不是关注孩子记住了什么?而是理解孩子是怎么思考的,以及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完善自己的理论,推动思维的进步。
当老师想让孩子画一个苹果。“苹果是什么形状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结果显而易见:你会得到一个班级三十个圆圆的红苹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你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仿佛已经听到了孩子们的回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要问了吧。那些或许连老师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好问题,在有效激发孩子的思考的同时,老师不妨也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去开启一段探索的旅程。
活动案例
在《优师教研》大班美术活动《和塞尚一起画水果》中,如果你问孩子:“苹果真的就只是红色的吗?你从苹果身上发现了几种颜色?”
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苹果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孩子可能会思考:
原来苹果身上有纹路。为什么会有这些纹路呢?怎样纹路的苹果可能更甜一些?等等等等……
那么他们笔下的水果就可能是这样的: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一幼儿园
物质材料的丰富多彩,情感共鸣的支持,思考想象力的激发,老师的价值在于对儿童表达创造的支持和推动。
“长大了”不是在生命中的某一天,学习的能力与生俱来。获得一个答案只要1秒钟,深入的思考却陪伴一生。学来的是终有一天被耗尽的成人的经验,还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深入思考,成为芸芸众生,还是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都掌握在我们成人的。
深度好文推荐:
优师教研
MIRACLE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