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保育与教育》杂志2022年第11期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 刘昊
一次在幼儿园大班,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在建构区独自搭建着一段立交桥。因为地面不太平整,所以在搭“匝道”连接处的时候总是不能成功。但是,她并不气馁,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小女孩的专注力和抗挫性之外,还有她的老师。在小女孩独自探索的全过程里,这位老师一直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没有上手帮忙,甚至也没有提出过任何建议。直到小女孩终于成功后,老师才由衷地和她一起开心地庆祝。
对于这样的例子,老师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新鲜吧!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的这些年来,“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珍视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号召允许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小步递进”地发展,实际上就是给他们空间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这样的成长看起来是慢的,不像直接教学那样来得快,但却是最踏实、最稳固、最能为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的。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小步渐进式的发展不仅不是慢的,反而是更快的。
今天我们不谈孩子们,来谈谈老师——
在很多幼儿园里,尤其是所谓“基础薄弱”“队伍年轻”的幼儿园,园长总是会很着急,期望老师们尽快成长起来,把保教工作做出规范、做出质量。
有时候,园长们会寄希望于少数几位有经验的干部、骨干老师,希望他们能代替老师们整理总结出一些活动计划、操作指南、规范标准,给老师们提供一套“至少不出错”的行动框架。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们也常常会苦口婆心甚至耳提面命地为老师们提出具体而微的指导,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原原本本地复制给老师们,借此加快他们的成长。
殊不知,老师的成长遵循着和孩子们相似的规律。很简单的道理是:我们希望老师如何对待小朋友,就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如果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慢下来,给他们机会去享受发现的乐趣、体验突破的快乐,就请也留一些这样的机会、空间、时间给老师们吧!
要相信:每一位老师的经验、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再默默无闻的小兵,也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智慧,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职业,每位老师都必须独立承担起职责,在面对本班孩子时,他必须自己做出专业的判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他代劳。
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老师,努力促成他们自内而外的深刻变化,启发他们学习和总结规律、发现幼儿、体悟教育、找到方法。
这样做的确会“见效”比较慢,也许老师们会反复出现相似的问题,多次启发引导后仍然不那么令人满意。不过,我们最希望见到的“效”是什么?是老师表面的行为变化、机械僵化地套用前人的经验,还是他们的理念、自主性、思考力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诚然,前者看起来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后者则绝对无法一蹴而就。
如何抉择?我想说:如果只追求前者,就必然失去后者。但如果一开始就能着眼于后者,就必然也能同时得到前者。这就是教师成长规律当中“快”和“慢”的辩证法。
关注我们
微信号:18610206462
保育与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