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秋已暮,冬已至,雪飘飘,夜渐长,灯熄早,水始冰,地始冻。十二月是一个累积而又充实的月份,万物都开始修养生息,储蓄能量。正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是我们幼教人思考教育,默默努力,低头耕耘的月份。
十二月教研工作重点解析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说明部分的这段表述,“生活”一词频频出现,可见生活对幼儿发展弥足珍贵。
《园长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的公益性、普惠性。重点突出关爱幼儿,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保育教育的专业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显而易见,保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质量的保育,就谈不上教育的品质。
基于对上述政策及教育理论的回顾,十二月份的教研保研工作重点就是生活教育,要实现两方面的突破,一是通过对生活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和研讨,让生活环节成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回归生活教育的初心:使幼儿养成各种好习惯,健康成长;二是探寻生活教育落地的路径和策略,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教育案例。
一、深入学习研讨生活教育的理论支撑
(一)研讨点的层层推进:
1.为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定位于:“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2.为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园长专业标准》反复强调要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呢?
3.国家政策为什么会做上述引领?依据是什么?
(二)达成专业共识
1.生活活动的本质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无论是游戏还是生活,其本质就是幼儿能够自主和体验。而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从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 ,6岁前以“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为主。直觉行动思维实际上就是眼和手的思维,思维既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思维只能在实际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生活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充分的自主和体验,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教育与其它阶段教育所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不在书本里,而是在生活中,在活动 中。
只有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会使教研成为全园教职工不断改进 完善工作的过程;成为常态化反思学习的方式;也才会切实提升本园保教工作质量,有效提升教师、保育员保教专业素养。以达成通过教研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重新定位育人目标
我们要摒弃以往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重幼儿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幼儿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的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关爱他人、与人分享、亲社会、亲大自然的情感。在组织一日活动时,更加重视观察孩子,从孩子的内心需求出发记录细节,将教育落实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度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探寻生活教育落地的路径及实施策略
(一)研讨教研的内涵
教研是管理者为切实提升本园保教工作 质量,有效提升教师、保育员保教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而组织开展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节点的观摩、学习和研讨的常态化保教活动。更是保教人员对教育经验的一种反思、总结和提升。是把自己好的教育经验转化为教育理论,再作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发思考,为解决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形成新的教育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提供服务。
研讨中要达成这样的共识: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定位于全面提升保教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避免走过场的装饰性教研和虎头蛇尾的无效教研。
(二)探寻生活教育的路径和实施策略
1.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契机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入手
幼儿每天在园都有近10个小时的时间,这期间会有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点名、如厕等许多环节,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因此,教师要有处处皆教育,事事皆育人的大教育观,做个有心人, 不能因为生活环节的普通和琐碎而疏忽它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独立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幼儿为他人,为班级服务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还要培养幼儿守时、不随意请假,坚持上幼儿园的规则意识。
横是日期,竖是周,找到今天的坐标位置画圈签到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一日生活中简单、琐碎、平凡的事情做得有教育的味道。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入园、离园时鞠躬问候:“老师早晨好!”、“感谢老师辛勤的教育,老师再见!”。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和小伙伴有礼貌的友好相处;盥洗时的“节约用水、文明入厕”“女士优先”等行为的培养;上下楼梯有序排队,你不推我不挤;户外活动时不随地大小便;不采摘花草;小伙伴遇到困难或摔倒时及时相助……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因此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要加强爱祖国教育,每周一次升国旗活动还远远不够,每个教室都应该悬挂国旗,每天早晨都要进行庄严的宣誓仪式,让宣誓成为一日活动的第一路程。让爱祖国的情感厚植于幼儿心中,流淌在孩子们的血液里。
另外将各种生活教育融于环境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园所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潜意默化的熏陶下,养成各种好习惯,这些都是幼儿终身受益的。
2.重点生活环节的拓展延伸
孩子不听话困扰着家长。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进餐时长辈没动筷子,晚辈就要等一下,这是起码的道理,相信谁都懂,谁都会,教育就这么简单。问题是有的成人不按做人的要求出牌,不仅长辈没动筷子就让孩子动筷,还把最好吃的和孩子最喜欢吃的菜端到孩子面前,让孩子独享。久而久之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只有自己,不再有别人。成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小事,但正因为这些小事的积累变成了大事。
孩子是“主人”大人是“仆人”。“主人”会听 “仆人”的话吗?长幼颠倒,就是始于类似餐桌上的不懂规矩。因此进餐是教育孩子的切入点,所以幼儿园要从一日三餐做起:尊重长辈,感恩为自己辛苦服务的人。
上例视频是生活教育活动大班幼儿的报餐:其中有个别孩子的报餐讲解,也有全体孩子说食材的营养价值。这是为实现“指南”健康领域第三个方面“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第2个教育建议: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而设计的。过程中有孩子与老师的感恩互动;有安静进餐,饭后漱口的习惯要求。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的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萌芽,采用了思维导图中的树状图来呈现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报餐员讲解明确,重点突出。这也是“指南”科学领域5—6岁目标之一:数学认知中的10以内加减运算的前经验准备。另外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图片观察,语言表述,吃中的味觉体验就完成了。无需再组织教学活动来完成这一类的内容了。这就是生活教育的魅力所在。符合“指南”精神:语言教学不能只在一节语言活动中完成,更重要的是在一日生活中为孩子们创设敢说,想说,愿意说的机会和条件。而全班孩子轮流当报餐员,机会均等,满足全体孩子都受益,都提高的原则。
生活中的点名活动与报餐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细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用精细的思维拓展生活环节的育人功能,生活教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有生命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水道渠成地成为了幼儿园的特色。
生活教育重在幼儿的习惯养成,而习惯就是命运,对现在、未来,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生活教育就是在遵循整体化发展的科学规律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正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获得良好发展的。
务实而又独特的生活教育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一片明媚的阳光,助推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功德无量,意义非凡。
图片来源:石河子春城阳光幼儿园
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星火学堂”
Hi~
我是大爱幼教社
一个为幼教人提供
工作方法
的公众号
对你们我是认真的
好方法都要告诉你们
喜欢我记得点“在看”
同时
也欢迎广大幼师朋友们
分享经验、吐露心声、互通有无
投稿邮箱:daaiyjs@daaikids.com
啾咪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爱幼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