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推荐绘本、漫画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很少为父母推荐书籍。如果有人问起,我们推荐给父母的书一定是这几本: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完整的成长》
《教育的觉醒》
今天,我们给爸爸妈妈们推荐一本新书——《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它跟上面的书一样,既能关注到孩子,又能抚慰和启发父母,是一本疗愈之书。
这是一本神奇的现象级畅销书,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TOP1,并蝉联了美国亚马逊亲子家教榜、儿童心理学榜、亲子关系榜等多个榜单的冠军!
美国读者的评价更是夸张,打出了4.8分的高分,美亚上千条热评。
有人说:“有史以来最好的育儿书!”、“如果一生只读一本育儿书,就是这本。”
还有人评价:这是一本神奇的亲子书,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无论是普通的父母、老师,还是专业的心理学家,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
这本书的成功,归根于作者对父母的“共情”与“懂得”。她太懂这个时代父母的焦虑、痛苦了,她把她20多年的咨询经历、思考与实践,全部汇集在了这部作品中。
她就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三孩妈妈,被《时代周刊》誉为“千禧时代父母的教养教练”的贝姬·肯尼迪。
是的,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养育指南”,没有刻板地告诉家长应该如何“管教”孩子。
它更像是一份“家庭疗愈手册”,由最懂80、90后父母的心理学家创作。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一场心理疗愈。它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爱”孩子,更让我们知道如何“爱”自己!
今天,这本承载着众多父母喜爱的《Good Inside》,中文名《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终于要与大家见面啦!
心急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购买,但小编还是建议您看完介绍哦~
01
一本可能会深刻改变你的家庭关系的亲子书,支持孩子,也疗愈家长
Good Inside,直译过来就是“内在美好”。这是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性本善”。
在这个提倡“儿童友好”的当下,贝姬医生不像很多“心理专家”那样,高高在上地批评父母: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而是怀着一份对父母深深的理解与共情,坚信在育儿的过程中:大多数父母的本心都是好的,孩子的本心也是好的。
编辑小姐姐的审稿读后感①
正如本书的推荐人之一李小萌老师所说:“当我们相信孩子和自我本心的‘好’与‘良善’,我们就会对孩子和自己都多了一分包容,少了一分苛责。当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边,总有办法克服成长的各种问题。”
在贝姬医生看来,“本心良善”是最重要的第一原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相信“good inside”,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因为,你一旦对你的孩子、你自己和每个人,理解他们的“内心善良”,你就会开始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更慷慨、更宽容的解释。
这份认知会深刻地改变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并进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比如,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各种“问题行为”,但这并不说明我们的孩子就是“问题孩子”。
贝姬医生一直强调:每个“坏行为”背后,都有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好孩子”!只有我们看懂了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成长!
编辑小姐姐的审稿读后感②
有了这份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共情,好的养育自然会发生,美好的关系也就产生了。
当然,good inside这个理念本身,并非要求我们为了尊重孩子的感受而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而是为了尊重感受而保持界限。后面所有的理念,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而所有书中提到的理念和方法,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甚至影响我们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和谐关系。
相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读完这本书,会感到深深地共情和疗愈的原因。
02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
做更懂孩子的好父母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10条扎扎实实的育儿理念,每一条都在引领父母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错误理念和行为。
比如,控制孩子,而不是信任孩子;评判孩子,而不是理解孩子;羞辱孩子,而不是帮助孩子……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帮助我们重塑自己的脑回路,打破原生家庭的错误教育模式在自己身上的代际循环,给到孩子最善意的回应和最需要的支持。
善意养育——把孩子与问题分开
什么是“善意养育”呢?这本书告诉你:你是好的,你的孩子也只是遇到困难的好孩子,你们的本心都是好的,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别着急,总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真相不唯一——让关系中的双方都能被看到
意思是,请看见孩子的需求,也看见你自己的需求。只要是两个人,就会存在两套感受、两种想法、两套需求。人际关系的安全感来自理解,而非说服。当我们知道,道理是道理,情绪是情绪,沟通的大门就打开了。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职责
这是对“温和而坚定”的又一次完美注解。要不要三岁开始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会不会牺牲亲子关系?家里要不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当你看完这章,相信都会有答案。
心理韧性大于快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是避免冲突、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以及因不快乐而感到糟糕都会让人焦虑。快乐教育的理念曾经盛行一时,至今仍影响深远,导致很多孩子长大以后经不起任何挫折,甚至导致空心病、抑郁症等的产生。
贝姬医生在书中告诉我们:养育孩子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一个复原力强的孩子,可以管理自己的反应,理解并信任自己的情绪,并快速适应任何处境。
永远都不晚
许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担心:现在改变,是不是太晚了?
贝姬医生的答案是:虽然早期经历至关重要,但改变你的育儿方式永远都不晚!
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修复的力量。父母永远都能给孩子带去新的感受,进而改变现状。
…………
10条准则读下来,真的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天哪,贝姬医生真的太懂父母,也太懂孩子了。她的这些育儿准则,完全不会不好理解,而是引导你反思,想让你迫不及待地实践。我们究竟走过了多少弯路,其实我们可以更智慧的。
第二部分,则是把让你头疼的各种育儿难题,一网打尽。比如:害羞、粗鲁、焦虑、撒谎、敏感、睡眠,等等。每个章节都由具体的案例引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建立亲密联结。然后,再给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可行性非常高。
难怪有读者评价说:“无论你是想让蹒跚学步的孩子平静下来,还是让十几岁的孩子敞开心扉,孩子各个年龄段让你头疼的养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比如,我在育儿路上很受挫,有没有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是因为你“情感资本”的积累不到位啊。先让孩子在爱中满足了,再来谈教育。
怎样化解手足之争、二孩矛盾?到底要不要做端水大师?怎样让孩子享受相亲相爱的幸福?
孩子说谎怎么办?你知道孩子只是被自己的羞耻感卡住了,而不知所措吗?一定要揪住错误不放,非要道歉不可吗?也许我们可以不像我们上一辈那样,揪着错误不放,也许我们可以不做我们小时候讨厌的那种大人。
还有我们一直希望的,培养出有心理韧性、不怕失败、勇敢尝试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摆脱畏难情绪?怎样建立一套成长心态的家庭价值观?
就是这样一本书,让千万家长共鸣,让读者大呼过瘾。
03
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切实可行的办法,给到父母和孩子无差别的支持
1. 它不是上个世纪的育儿书,而是“千禧时代父母的教养教练”给80、90后父母所写的一本滋养父母,也支持孩子的家庭疗愈指南。无论理念还是实践,书里满满都是干货,是对这个时代养育问题的善意回应。
这不是一本像《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训练》那样的经典方法论,也不是像《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这样的亲子情感沟通书,而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给80、90后父母刷新育儿观念、提供具体方法的一本亲子书。
它关于怎样奠定美好的亲子关系基础,里面的理念甚至会改善家庭运作的方式。
这本书之所以一登陆美国亚马逊就横扫了儿童心理学、家庭矛盾解决多个榜单冠军,就是贝姬医生自己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直面了非常多家庭的临床咨询,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案例,她明白家长们痛在哪里,她的理念紧跟时代,给到的方法非常实用!
2、它用一种赋权、宽容和有效的育儿方法,掀起了一场颠覆性的育儿革命。书里通过10大育儿准则、40+案例分享,帮助家长解决19个教养难题。
这本书将帮助现在的父母增进亲子关系、改善亲子沟通、化解亲子冲突,甚至改变整个家庭的运作方式。
10大养育准则的每一条都直击人心,让你恨不得早些年读到。而每讲到一个具体的养育痛点,更是给到了扎扎实实的应对方法。
比如,说到孩子无缘由地发脾气,甚至伴随攻击行为地踢人、乱咬。
作者先讲述理念:即使发脾气发成这样也是正常的、健康的。这类伴随躯体攻击行为的情绪爆发表明,孩子的额叶(即负责控制冲动等执行功能的脑区)已经不再发挥作用,被情绪吞没进入了对抗“威胁”的状态。
面对行为失控的孩子,我们可以做的是:
1.理解孩子情绪爆发是因为他们对内心的感受和冲动感到害怕。如果在你看来,孩子只是受到了惊吓,而非孩子本身是坏的、好斗的,那么你就会更有可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东西。
2.保证孩子的安全,是你的职责,也就意味着你需要约束孩子的行为。有时候坚决地阻止孩子做危险的事情是爱他和保护他的最高形式。
而每讲到一个具体的育儿难题,贝姬医生都给到了可以落地的育儿工具。比如应对孩子的乱发脾气、攻击行为,我们的“育儿工具箱”里应该有这些工具:
A. 运用“我不会允许你……”对孩子失控的行为喊停,同时出手阻止攻击行为,而不是没有力量的“请不要再扔了!行吗?”“你不能扔水杯!”
B. 区分冲动和行动,以安全的方式释放。如果孩子经常咬人,你可以准备一条可供啃咬的牙胶项链。当你发现孩子不高兴时,你可以把牙胶给他,而不是让他发泄在其他人身上。
C. 控制火势(及其具体步骤)。STEP1:告诉自己冷静。STEP2: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安全”(没有危险物品)的小房间。STEP3:进入房间,关上门,坐在门口,不让孩子出去。(你与孩子同在房间里)STEP4:防止孩子实施任何躯体攻击……这里面的做法具体到了你的语气、话术——告诉孩子:“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情绪有些崩溃。我在这儿陪着你。我爱你。你可以觉得生气、不高兴,没问题。”
D.把感受拟人化
E.通过讲述一起回顾
在最后,作者还会通过案例分享,给到读者一个正面示范的举例,让家长直接把这套方法“复制+粘贴”使用。
3.它给到父母和孩子无差别的支持,教你回望育儿的初心。这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战胜所有问题的不二法门。
都说育儿就是育己。书里面的很多观点、准则,不论是对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甚至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都非常有启发。
关于看到他人,也看到自己的需求,贝姬医生说:“接纳多种现实的能力是维系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关于孩子早期养育的重要性,她说:“我们与父母的情感纽带越是坚固,我们就越是自信。”
关于比起不发火,可能我们应该更看重修复。贝姬说:“永远都不晚。只要我们学会卸下防备,回到孩子身边,让他们知道,我们在乎他们受伤时的感受,我们就是在做最重要的养育工作!”
还有关于“牺牲型”的育儿方式,书里强调:请不要牺牲自我,这种毫不利己的养育方式其实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养育孩子的意思其实是在自己发展和成长的同时,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
还有,不要再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了,他们在做错的时候已经被自己的“羞耻感”卡住了,他们不是无视我们、惹怒我们,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也许我们可以为孩子示范如何道歉,不是因为这么做能让孩子“感觉更好”,而是这么做最有可能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最终学会道歉。
诸如此类,枚不胜举。所以,一起来读这本神奇的育儿书吧,做你想成为的父母!
点击链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