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探索.发现.革新]
我们努力“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传授基本的文明礼仪,培育婴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为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努力。
很多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时,缺乏“对象意识”,很少直面婴幼儿的兴趣需求,更不习惯思考当前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往往是凭借经验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导致很多活动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01
主题概述
-
“我的孩子在哪里?”
-
“我要带孩子到哪里去?”
-
“我将如何他们去那里?”
-
“我又如何证明孩子去了那里?”
02
实施要点
(一) 坚守儿童立场,确保在园每一日“像孩子一样学习与发展”
-
坚守儿童立场–
强调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生存保障,更需要拥有“幸福童年”的成长过程。
-
坚守儿童立场–
强调切实关注婴幼儿经验的连贯性,树立托幼、幼小衔接意识,并立足每一个婴幼儿的兴趣需要、学习方式、成长速率,为其主动、自信、快乐成长提供支持。
-
坚守儿童立场–
推动教师在把握发展目标与婴幼儿之间–
不再是简单演绎传统意义上的、围绕一个目标不断指令、鞭策婴幼儿攀登的过程;
不再将教师的“教”和婴幼儿的“学”仅限于一节节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
而是不断超越对儿童应该学习什么的先入为主的期望,倾力专注于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并学着将婴幼儿视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二) 低结构活动中的“儿童立场”与“教育支持”
低结构活动强调教师创设一个能使婴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并通过多种材料的提供,激发婴幼儿游戏、学习的需要,并促进每一个婴幼儿在行动、思想和表达上保持生动性和独特性。
想要在低结构活动中实现“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教师亟待提升“观察倾听–分析识别”能力。
低结构活动也挑战教师即时回应、延后支持等能力。
(三) 教师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儿童立场”与“教育支持”
反问
“我当下制定的目标,到底能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挑战多少?”;
琢磨
“我精选的内容确实是当下充分必要经历的吗?确实是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吗?”;
推敲
“这样的内容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更高效?”;
衡量
“所设计的环节是否具有逻辑关系?怎样的过程能支持婴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即便是活动结束,我们仍需深度思考“孩子的实然状态是否切实证明他们到达目标彼岸?”。
(四) 反思性实践有助于教师不断走近婴幼儿、实施有意义的教与学
反思性实践
-
1.有助于教师在各种活动实施结束后,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思考这一成长阶段中幼儿的发展特点;
-
2.敦促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兴趣、参与程度、情绪情感以及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等进行分析,并由此衡量活动的实际效果;
-
3.鼓励教师对实施过程中内容适切度、师幼互动质量等进行深度思考与及时调整,这应该是不断提升内涵质量的关键。
反思性实践
-
可以落实到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活动中;
-
反思性实践有助于教师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
当教师时常结合活动中婴幼儿的“实然状态”思考“他们是否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是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他们是否获得了与主题有关的经验?”等问题;
-
当教师不断重复着“从问题出发–寻找影响因素–实施价值判断–形成改进方案”的过程,这就是收获在园一日活动实施质量持续提升的核心,也是实现“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支持”的关键。
03
评选内容和标准
教学设计;
集体教学活动(托班小集体活动、03圆圈活动);
低结构活动;
答辩四个部分。
教学设计:
面向3-6岁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一般安排:
小班15-20分钟;
中班20-25分钟;
大班25-30分钟。
低结构活动一般安排:
45分钟,其中包括10-15分钟的分享交流活动。
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组织与实施应呈现生活和游戏,以低结构活动为主,总时长安排在 60分钟以内。
其中,托班活动应包含10-15分钟的小集体活动;亲子活动应包含10-15分钟的圆圈活动或家长分享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托班小集体活动、03圆圈活动)与低结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集体教学活动(托班小集体活动、03圆圈活动)与低结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答辩:
-
参评教师对所执教的集体教学活动、低结构活动作出自我评价;
-
评委可围绕课程改革理念、本次评优主题、教师近年的实践研究以及当日实践活动中的场景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评委提问进行反思与阐述;
-
参评教师可结合近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案例分享、阐述其创新实践的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