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过渡环节混乱,不仅班级秩序差,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许多老师尤其是新手老师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上总是会显得手忙脚乱。
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幼幼之间良好互动的时机,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呢?请仔细阅读下文。
1、整齐划一,幼儿消极等待
“一组一组去喝水、上厕所……”
“吃完点心的小朋友坐到一旁等大家吃完。”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幼儿要共同使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必然会“有先有后”;同时,由于幼儿自身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肯定会“有快有慢”。
“整齐划一”的过渡环节看似全班幼儿都井然有序,但却忽略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的状态,不仅时间浪费明显,而且也喜欢逗逗打打,引发较多的冲突。
2、消极控制,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嘉嘉,洗手时不许在那里玩水,快点!”
“我数到三,再出不来的小朋友待会儿别玩游戏了!”
作为老师,既要关注活动室内等待的幼儿,又要关注盥洗室内还未如厕的幼儿,手忙脚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上述各种催促声在过渡环节中不绝于耳。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过渡环节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使得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3、顾此失彼,忽略幼儿身心健康
“先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玩积木。”
“先喝完水的小朋友可以看书。”
这种过渡方式的确能有效避免消极等待的情况,从表面上看,秩序井然,时间隐性浪费的情况大大减少。然而,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却容易被忽视。
比如:为了玩到积木,幼儿吃饭狼呑虎咽;为了看心爱的图书,幼儿甚至不去喝水……这种看不到的影响潜伏在看似有“秩序”的外表中,因此形成的坏习惯可能会伴随幼儿一生。
4、考虑不周,环节设计不合理
在入园或离园时,有的老师会选用区角活动作为过渡环节,然而这两个时段都具有时间短且不稳定的特点,此时如果安排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比如科学区活动,当幼儿父母来接时,活动容易被打断,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
老师可以选择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这些活动,会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恒心和毅力。
1、科学过渡,合理安排内容
5岁前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地安排过渡环节内容,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过渡,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也能让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更高效顺畅。
有的老师喜欢在过渡环节播放音频故事,其实单纯地“听”是一项非常主观的活动,很多幼儿往往未能真正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很容易变成“背景”,时间长了,不利于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建议老师不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小游戏。
有的老师倾向于选择安静的活动,以使幼儿情绪稳定,其实最关键的应是选择幼儿参与度高的活动,因为幼儿参与度越高,就需要越高的专注度,而专注度越高,就会逐渐由动到静。
过渡环节尤其需要关注到“头”和“尾”两类幼儿,这就要求尽量选择时间较为灵活的活动,即某一项内容的活动单元时间较短,可重复N次活动单元,即便是最后一个进入活动室的幼儿也能随时参与活动。
2、尊重差异,培养幼儿好习惯
在“过渡环节”中,老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同步”操作,并巧妙利用幼儿之间的差异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管理积极性,避免毫无意义的消极等待。
3、细心观察,抓住教育契机
“过渡环节”简便灵活、自主性强,幼儿之间的交流或游戏都是真实而自由的状态,老师如果细心观察,关注幼儿的内心,会很容易捕捉到幼儿平时不易察觉的特质,或者发现他们生活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兴趣点。
这样老师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
【活动操作】
要求幼儿尝试使用如下方式到达下一个目的地:走、跑、双脚跳、单脚跳。老师要告诉幼儿不要勉强,要确保自己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动作再尝试。
【活动价值】
带领幼儿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老师一般会让幼儿排成整齐的队伍前行,幼儿常常会有被约束的感觉。老师可以采用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幼儿会对接下来的活动产生更大的期待。
【活动操作】
请幼儿先排成一列,让他们想象自己正在走独木桥,慢慢地向目的地前进。
【活动价值】
户外活动前,老师需要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离开教室做好准备,而在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过其它教室时,又要求幼儿能够保持安静。这个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了解空间概念。
【活动操作】
老师站在幼儿围成的圆圈内,依次请幼儿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的“今天”;孩子可能会回答“快乐”“有趣”“开心”等,老师还可以让他用动作进行演示。
【活动价值】
在离园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各班级的时间安排不同,有些班级等待的时间较长。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自主表达和表现,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个性的发展,也可以促使老师进行一日总结和回顾。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过渡环节,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和作息时间,巧妙设计过渡环节的内容和形式。
将教育目的蕴含其中,既关注幼儿身体和活动的过渡,也关注幼儿心理的过渡,让一天的活动“活而不乱”,真正实现过渡环节自然衔接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声明: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关于托育政策解读与导向,幼儿教育和园所盈利运营管理方面请关注公众号“优师教研”和“百志诚联盟”!
咨询团购课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百志诚联盟
关注更多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