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很高兴遇见你!
做了这么多年老师,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做班主任的班级,我和孩子以及家长的融洽度是远远不如不做班主任的班的,当然,也可能是我的问题,哈哈。
关系最融洽的两届都是我只做语文老师不做班主任的两届学生,可是我还是那个我,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思考了一下,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的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遇到孩子的行为问题,需要频繁和家长沟通的一定是班主任,而且有些孩子的问题沟通是漫长而复杂的,甚至有时候还会戳中家长的痛处。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比如有些妈妈经常经抱怨孩子的爸爸,平时啥也不管,就管让孩子去玩,给孩子买好吃的,妈妈每天生活学习各种忙碌和管束,结果孩子还觉得爸爸最好,妈妈只会管自己。班主任大概就是这样的角色无疑了。
家长会觉得这个班主任怎么说话这么不中听?这个班主任怎么只会挑孩子毛病?
因为吃的亏多了,所以我现在也学乖了,如果真的要跟这个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那么我就会来一句:我是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跟你讲这番话的,请你不要觉得我对你的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如果有些家长真的听不进去,也真的只能作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跟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思想和品行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心理防御,因为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内心其实是还有邪念的,他们愿意承认孩子很调皮,但是不愿意承认孩子故意使坏,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的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必定有邪念,正念和些邪念的斗争组成了我们完整的一个个体。
但是每天工作量很大,遇到孩子的问题要跟家长沟通不可能每一件事情措辞都想得那么完美,既不会引起家长的防御又能唤起家长的重视真的太难了,所以这时候,老师们往往面临着两难:是执意告诉家长孩子的问题防微杜渐呢,还是稍稍缓一缓或者干脆不说了呢?
不说吧,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说吧,怕家长对老师有意见,真的左右为难。
关注我们的基本上都是家长,我在很多粉丝的留言中也的确看到了教师群体的一些不合格的个体,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大部分老师的师德师风还是不错的,至少我觉得95%以上的老师师德师风是过得了关的,只有5%的群体或者说只有一些老师的偶尔不恰当的言论引起了家长的不舒服。再说句大白话,如果你的孩子基本上没啥问题,其实你是不大会遇到这样的老师的,只有你的孩子比较容易让老师费心或者存在一些问题,你才可能触碰到这些你认为不合格的老师。
但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如果你的老师跟你反映孩子的问题,你的反应或者表达很激烈,那么时间一久,没有哪个老师愿意触碰你这块“硬骨头”,大家表面上看起来和和气气,但是孩子的问题一直埋在那里,老师的有效期只有这么几年,但是家长的有效期却是一辈子,老师可以把这几年忍忍过去了,你的孩子就离开他了,如果你不听他提的建议,那也就罢了,但是你的孩子是要跟你一辈子的,如果你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其实最终受损的是你。
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我仍旧发现这个世界上愿意听忠言的人是真的不多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家长也是如此,不过我想为了孩子更好,做家长的一听要听得进去老师的不中听的话,往往越是不中听的话,越是直击重点的话,越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你说老师总说你孩子的问题,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你说老师对你的孩子有偏见,这个偏见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做老师的,无非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改掉一些坏毛病,能够变得更好,而做家长的,我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要从老师那些不中听的话中听到孩子的核心问题,并有所行动,而不是因此和老师发生矛盾,毕竟,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你说对吧?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了解更多资讯
亲子绘本、好习惯、注意力、乐观孩子培养,一系列课程等你来了解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