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漫寒冬来到暖暖春日,
进入一个思想绽放的季节。
宅在家中的我们,
围绕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
线上云阅读活动已开展三期,
我们在云上阅读、表达、倾听、思辨、自省。
这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使我们在观点碰撞中收获着
自我思想的建构与独立的见地,
使我们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简介:
马修斯是一名研究古典哲学、
童年哲学和儿童哲学的美国哲学家,
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及先锋人物,
与“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齐名,
他既通哲学又懂孩子,
潜心于儿童哲学的思考、写作和教学。
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成人不应把孩子看作未成年人,
而应平等待之,甚至视之为“成人之父”。
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
《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童年哲学》。
1
1
哲学始于困惑
文中引申:
古往今来,
人们开始哲理探索,
都是起于自然万物的惊异。
哲学即使不能如我们所愿
去解答那么多的问题,
它至少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增加我们对于世界的兴趣,
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
哪怕是最寻常事物背后的陌生与惊异之处。
但哲学还需要与天真保持联系,
而由于儿童尚保有天真,
他们更善于提出问题,
因而具有进行哲学思考的本能。
自我充盈:
通过对这篇内容的阅读,
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理解,
阐述书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摘录下共鸣的观点,
竟也能达到异常的默契,
对于困惑的捕捉,
也都从自身的理解范围内提出,
阅读让我们不断向内观照。
线下阅读导单 & 线上学习交流
2
1
困惑引发思考
文中引申:
“我有两只眼睛,为什么看不到两个你?”
“苹果是活的吗?”
“我怎么确定自己不是在梦里?”
“到底有几个天空?”
对于这些天马行空的各种疑惑和提问,
马修斯提出了和儿童一起做哲学——
以故事开场引出哲学问题和儿童一起对话,
它是延续惊奇的最好方式。
儿童通过对话接收他人的观点,
并在思考与驳辩中提炼自己的观点,
这样互抛互接的思想传递,
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消融了成人与儿童的边界,
儿童的思维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
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自我充盈:
经过第二期的阅读思考后,
我们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
也能静下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大家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
认为儿童有着天生的哲学思考能力,
而逐渐丧失的原因在于,
成人以高高在上的态度面对儿童,
以各种理由搪塞或忽略他们的问题。
所以,重要的依然是观念,
你是否真的信任儿童!
线下阅读导单 & 线上学习交流
3
1
思考触及本质
文中引申:
儿童的问题并不都是哲学问题,
但只要追问下去,
任何问题都有可能步入哲学的领域。
这些哲学问题没有统一的固定答案,
至少大部分没有,
马修斯从哲学的角度鼓励儿童讨论和思考,
目的在于重视儿童清新朴素的话语和思考,
学会用“重新出发和清零”的心态
来面对儿童的这些问题。
自我充盈:
在大量与儿童对话的实例中,
我们的思想得以自由游弋,
或许当我们在碰到类似哲学问题的时候,
可以想到有这样一本书、一些文字,
曾经告诉过我们
该如何与孩子深入探讨一些哲理性问题。
线下阅读导单 & 线上学习交流
写在最后
儿童是通过身体来感知这个世界的,
由实践延伸出的哲学思考
要比一味的探寻哲学奥秘
更为深刻与动人,
因此成人需要以亲切的合作者形象
与儿童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
当我们对未知探索的越多,
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
一个问题即便已经被回答了许多遍,
可总有什么东西还保持着神秘。
因此,对未知保持好奇和敬畏之心,
认识人类在浩瀚宇宙之中的位置,
大概就是无限靠近真理的刹那吧!
当小小的他(她),
递给我们一把
打开生活好奇之门的钥匙时,
许多遗憾留在
童年岁月里的一道道斑驳树影,
凭此照耀了久违的童心。
在春天烂漫的辰光中,
从生活本位出发,
是阅读,
也是日常,
让我们步履轻盈地迈入
下一段的共读时光。
编辑:胡老师
审核: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