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01
疑惑:满场“疯跑”的他在干什么?
游戏进行了一个月,我对杰杰的印象就是一个“满场疯跑”“静不下来”的孩子,基本上每一天的游戏时间他都在场地上跑来跑去,我疑惑这不是浪费时间吗?这还怎么进行探究和学习?
这天杰杰拿着一根绳子到处跑,虽然不理解,我还是决定听听看杰杰的故事。
第二天的游戏中,杰杰依旧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险些撞到我身上,我皱眉喊道:“慢点,小心!”他却毫不在意,嘴里喊着什么。游戏后杰杰跟我分享了他的故事。我心里有些失望:今天杰杰讲的又是他想象出来的游戏。
午休时我和班上的杨老师说到杰杰今天的游戏故事,苦恼他总是编故事讲。杨老师连忙掏出手机,给我看了今天抓拍到的杰杰的一张游戏照片,说道:“你看看,是不是不是你想的那样?”照片上,杰杰和几个小伙伴将螺丝插在木板的小孔里,确实有点像他在讲述游戏故事时说的“棋盘”和“棋子”。
看完照片我开始怀疑,我对杰杰的认识是不是太片面和主观了?我只是看到了他在跑来跑去,就认定他是“没有目标地乱跑”,我甚至没有去靠近,没有去观察他为什么跑。在倾听时我也总是带着对杰杰的固有印象评价他的游戏故事……我试着调整心态,决定在游戏时认真、耐心地观察杰杰,在倾听时也尊重、接纳杰杰的表达。
02
发现:原来“疯跑”背后也有原因
这天,杰杰在游戏的一开始就爬上了一个大木箱,还把罩箱子的保护套拿在手里跑来跑去。过了一会又拉着小轩钻到了箱子里面,一直没有出来,里面还时常传来他们的尖叫声。时间过半时他们终于出来了,接着杰杰游走在游戏场地的各处,有时会爬上梯子和同伴说话,有时会站在木板上大声喊同伴的名字,有时会和小轩追逐躲进箱子里。
这次虽然我依然没有完全看懂他们的游戏,但我知道了杰杰并不是一直在跑,他也有和环境材料、同伴之间的互动,我已经对他的游戏行为产生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倾听他,走进他的世界。
有了在游戏中的认真观察,我对杰杰今天用了什么游戏材料、在哪里玩、和谁玩有了大致的了解,再跟随着杰杰生动的描述,我印象中的木箱渐渐变成了一艘在风暴中飘摇的船;箱罩变成了一根早已被杰杰拉弯的鱼竿;杰杰游走在场地中的身影渐渐和游戏中奔走寻找救援的主角重合。一波三折的情节,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03
发现:原来“胡编乱造”的背后
是想象和创造
杰杰精彩的冒险之旅让我不禁回想起那些被我以为是“胡编乱造”的游戏故事,我想这其中一定能让我对杰杰有更多的了解和发现。于是我找出杰杰的游戏故事记录册,决定将这些过去被我忽略的故事进行梳理和回顾。
我惊奇地发现,在这41张杰杰的游戏故事中,杰杰竟玩出了22种不同游戏的主题,即使是重复的游戏主题之下,杰杰也能展现不同的游戏经验和玩法。这一连串的游戏故事让我看到了杰杰沉醉在自己的追逐游戏中时,他也在观察游戏场上的环境、材料、同伴,他的思维和想象也不断随着自己的游戏节奏跳跃、创造,才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
04
反思:撕下标签,发现真正的儿童
以前的我总是害怕游戏不够“精彩”,害怕内容不够“丰满”,害怕分析无话可说,所以我执着于观察与环境、材料有明显互动的游戏。我认定在这样的游戏探索中幼儿才有学习和收获。而那些看起来和材料互动不多的幼儿被我贴上了“不认真”“不专注”“不爱探究”的标签,我甚至觉得场地上疯跑、发呆、穿梭的行为就是没有意义和思考的,更谈不上深入观察。
但通过这次对杰杰的认真观察和倾听回顾,我发现原来疯跑的背后也有他的原因,也有收获和成长。这些收获不仅仅是和材料的互动实践,也来自于不断的想象和创编,来自于生活经验的迁移。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发现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的游戏方式、表达方式,我们要相信幼儿,去靠近观察、耐心倾听,去发现他们在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去发现他们的发现。
– END –
安吉儿童村 #发现儿童# 系列作品皆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安吉儿童村”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吉儿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