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实
践
故
事
一个完美的积木作品,
真的这么重要吗?
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幼儿园 陈杨
自接触并实践真游戏以来大概有三年的时间了,通过不断的观察与摸索,我对真游戏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改变。
01
最初的我:孩子怎么才能玩得更“好”
最开始进行真游戏时我关注的是我们班的孩子能不能像真游戏视频里那样玩,比如站在滚筒上自由行走、轻松地从人字梯上跳下来。那个时候虽然使用的是和他们一样的材料,但实际上孩子的游戏方式还是由老师来规定的,有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我们还会一个一个扶着他们走过独木桥。
后来参加了真游戏的讲座和培训,进一步了解了放手游戏的理念,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进一步地去体会、实践真游戏。我开始尝试着“放手”,把游戏的权力交给孩子,让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也能管住嘴不去打扰他们,但是我总是忍不住关注各种材料是否被充分使用,我总是期待他们能玩出新玩法,当孩子把轮胎从箱子的斜板上推下来时,我就会想能不能架得再高一点,那样更刺激,效果一定更好。
02
转变中:他好像不在乎搭得多么完美
最近的几次观察和体验,让我对真游戏又有了新的理解。
记得我们最开始在积木区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吵着“我要搭城堡”“我要搭摩天轮”。可是连续观察了几天以后,我觉得他们没有搭出什么东西来,于是我就开始想办法。我带着孩子们学习建构的一些基本技巧,比如平铺、垒高等,还让孩子们看了很多建筑物的图片、网上的一些积木搭建的楼房、大桥的图片,我还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大班孩子搭建的作品,一边看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希望他们能学一学大班哥哥姐姐的搭法,但是感觉效果还是不明显。
有一天班上的小迪提出想搭彩虹桥,我一听很兴奋,就回答他:“太好了,那你去试一试吧。”他虽然有这个想法但却迟迟没有动手,一直说我不会啊,然后在各个小组中间穿梭,也短暂地加入过其他小组,但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搭彩虹桥,所以一直在找同伴和他一起搭。
找到同伴以后他们终于开始搭彩虹桥了。一开始,他们只是一点一点地建桥墩、搭桥板,在这个过程中他反复试验了圆柱体桥墩和桥板的位置,从开始的随意拿来几根圆柱体、架上木板,到后来发现只需要三根圆柱体就可以架起两块木板,这样是最节省材料的。
回到教室以后我把游戏中拍摄的照片投放到电视屏幕上,首先请小迪来说一说搭建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问题等,接下来我给孩子们找出了真实的彩虹桥的图片,并讲解了桥体的结构,重点欣赏了彩虹桥的外观。让孩子们说一说,小迪搭的彩虹桥和这些图片的彩虹桥有什么不同。孩子们提出:“没有最漂亮的红色的装饰。”孩子们告诉我:“彩虹桥可宽了,可以走很多汽车,应该把车道搭宽一点。”
总结了经验之后,到了第二天的搭建时间,小迪又搭起了彩虹桥,这一次他投入游戏很快,拿来几块长板和圆柱体很快搭出了桥体,又拿来拱形积木依次放在桥面上,形态更加逼真了。
几个小伙伴把积木当作小汽车,想在桥面上跑一跑,却发现由于桥面只用了一块又细又长的板子,而上面已经摆了拱形的彩虹桥,小车没有地方跑。小迪说:“没事,这样也能开车。”说着索性在拱形积木上上上下下、弯弯曲曲地跑来跑去。跑了几圈之后,小迪把拱形积木都拿了下去,这样桥面一马平川,好像行驶更加通畅,他和小伙伴高兴地来回跑着。
这时有其他小朋友在两头用长板搭出斜坡,让小车能上坡下坡,孩子们热衷于让小车在坡道上自由滚下去,哈哈大笑,再追上小车。后来,小迪注意到另一个小伙伴二宝用刚才拆下去的拱形积木正反相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蛇形的路线,他马上过去说:“这是旋风彩虹桥吗?”,二宝却说这是“火车道”,小迪帮忙搭得更长一些并且不断重复“这是新火车道”,然后拿着自己的积木小车尝试在蛇形道上面跑一跑,弯弯曲曲,拐来拐去。
其实这次他们搭建出的彩虹桥依然很简单,并没有多么逼真或是壮观,而且他们搭了一会又开始了开小车的游戏。我得承认,第一次搭建之后我回到教室总结,让他们看照片、找问题,其实我是希望他们第二次再搭的时候能搭得更逼真一些,比如搭出行车道、路灯等更丰富的细节,但是孩子们好像并不在乎要搭出多么逼真、漂亮的彩虹桥。
那我就开始反思,我们投放积木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培养孩子们搭建出完美的作品吗?我们是要培养建筑师吗?是要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按规律排序吗?是要孩子们在这样容易产生互动的搭建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吗?我想这些可以是一场游戏的额外收获,而不应该是游戏目标。孩子做游戏,唯一的目标不就应该是玩的开心吗?而所谓的搭得好不好,只是我们老师太想要一个壮观的、丰富的作品,我们反而容易忽略孩子们真正在玩什么。积木区就一定要搭建出一个漂亮的作品吗?甚至是一定要玩“搭建”吗?当孩子们把积木拿在手里当作小车跑来跑去的时候,也一样是享受、喜悦的。所以只有我们放弃自己心中对于“玩的好”这个标准的设定,我们才能看到孩子更多的、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03
转变后:原来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
当我的想法有了转变之后,我就更容易地发现和体会孩子游戏中最简单的快乐。以往由于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游戏有着期待,总是希望他们玩得更“好”,所以我们关注的往往是那些乐于交往、实践能力强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不起眼的小身影,比如在游戏中始终拿着一块长木板走来走去、抬起来又放下的潇潇。
我想当老师去观察孩子的游戏时,一个这样看起来没什么游戏内容的孩子,是基本不会出现在老师的视线里的,因为他的行为实在是太单一、太无聊了。但通过真游戏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游戏世界,有的人丰富、有的人简单,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想玩的就好。
虽然潇潇这一天的游戏过程几乎是静止的,也没有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但是他一直在观察周围同伴的活动。最后他在自己玩的过程中偶然把木板立住了,他很惊喜,觉得很有趣,绕着这块立起来的木板转了好几圈,轻轻地挪动,再尝试立住。这个过程中木板多次倒下,潇潇便把木板横过来放在地上,两边垫上两块小积木,把长木板抬起来再放下,反反复复。虽然只是一抬一放,但是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很满足、很开心。
第二天、第三天的游戏中,他想加入到其他小组里,但他没有直接加入,而是不断地观察,看看哪个小组需要自己手里的长木板,试图为他们提供材料,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进去。这样的游戏过程实在算不上“精彩”,但是对于潇潇来说,又确确实实给他带来快乐,这就是属于他的游戏。
我想这也是真游戏想要表达的,把最简单最纯粹的真游戏还给孩子,不受玩法的制约,不需要老师的“期待”,没有“玩的好不好”的标准,而是看到孩子的思考和学习,给予陪伴和支持。
– END –
安吉儿童村#实践故事# 系列作品皆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安吉儿童村”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吉儿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