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审议开始前,老师们对教研的背景进行了介绍,也对主题《神奇的大自然》前审议进行了回顾,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铺垫。
现状及疑惑
各班老师对自己的班级实施现状进行了介绍,详细地说明孩子在主题中的情况,并分享了班级的特色活动及资源利用情况。大家相互聆听,分享交流。
在主题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遇到过什么疑问或者困难呢?接下来老师们就提出各自所遇到的问题。经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及整理,得出了三个共性问题和一个个性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是关于幼儿兴趣方面的,有关于教师资源利用的,也有经验助推的,还有关于风向认知的。
分析及调整
提出问题,需要解答问题。疑问的解决是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老师们根据班级实施的现状及幼儿的情况,思考是否达到了原来讨论的主题目标,主题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在有疑问、解决问题前,不妨让我们在次回到幼儿本身。了解主题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幼儿的经验增长情况及幼儿的兴趣点,帮助我们在后面的探讨环节提出支持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实现主题目标的达成。
策略与支持
老师们相互讨论,打破思维,群体出策,对以上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大家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围绕着儿童的发展,想办法让资源最大化服务课程,关注儿童的动态成长。
审议结束后,在场的老师们对风向标的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范老师在肯定大班组老师审议过程求真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首先,就刚刚老师们热议的是否需要幼儿掌握风向标精准名词这一话题,科学领域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在于对于科学名词掌握得多高深、精准,不要误等于“深度学习”;其次,带老师们一同厘清了中审议要聚焦的内容是什么,究竟要审什么,以及“前审议”、“后审议”分别要做的重点,也为接下来其他年级组做主题审议提供思路;另外,关于《神奇的大自然》主题下的三个并列的子主题是否需要班级老师每一板块都去开展,是不是可以像项目活动那样,以其中一个板块为主线深入挖掘下去,让幼儿形成一个完整的经验链;最后,提到老师们要注意内容与生活的联结,将嵌入式评价运用到主题实践当中,并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实际需求出发来进行思考,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为幼儿入小学做学习能力的铺垫。除此之外,范老师还就新的《评估指南》背景下对于“集体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做了重新定义,也引发了老师们新的思考。
陈老师就范老师提到的“关于《评估指南》背景下的如何展开集体教学”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对关于幼儿的兴趣点不同,班级的老师如何解决提出了新的看法,老师可以对不感兴趣的小朋友做引导,让他加入其中;也可以以班级小组的形式满足更多孩子的需求;还可以跨班进行体验,以发布会形式来分享。针对本次中审议,在肯定老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例如班级之间分享同样的活动的话,可以进行对比,找优势、找差异,为下一届开展本主题提供经验借鉴。
周老师在肯定老师们在主题中审议中教研的用心,也给老师提出建议,主题的中审议并不只是在教研中反思,在我们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行进一边思考,也就是刚才范老师提到的“嵌入式评价”。最后关于主题下的活动,我们应回到儿童本身,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深度挖掘进行下去,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老师们要多留心观察。
相信有了老师们的思维碰撞及大家共同智慧提出的策略支持及改进建议,能够帮助我们在主题后期实施阶段做一些更好的调整。我们也更加坚持以儿童为本,让主题更适宜的进行下去,继续走近儿童,走入自然。
文字 | 敏敏老师
排版 | 钱老师
审核 | 陈老师、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