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是一名奢侈品店的金牌销售,印象最深的是瞬间即来的职业笑容和送客时的九十度深躬。
出于对民办幼儿园的熟悉和关注,几乎每次出现这样镜头时,我都会立马联想到有的园所,早上在大门前站着几名老师,夹道迎接家长和家长,也是鞠躬欢迎,尽管角度未必九十度。
但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可能第一次见到这个阵仗还能还个礼,至少回个笑脸,可久而久之或许有些家长便麻木了。甚至就像电视剧中那些出入奢侈品店的款爷款太,昂首来去,目中无人。
我曾在一所民办园见过这种场面,然后愤然问园长:为什么家长不还礼!
后来,坐在园长办公室和几位管理人员聊天时,就是从这个让我感觉很难看的镜头说起的。我先问:教育是服务吗?是的,有人回答,有人点头。
我又问:家长是顾客吗?犹豫一下,还是有人点头。
我再问:家长永远是对的吗?这次都摇头了。
接下来我义正言辞的说:家长根本不是顾客。因为,教育不是消费,是投资。
我还讲到,我不赞成把老师的招生行为说成是销售,如果非要带有商业色彩的意义去说,我看可以叫做“谈合作”。因为这样的行为,本质上是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选择,寻找可以共同为孩子成长合作的事。尤其是家长的行为,就是在判断哪所幼儿园的教育品质好,以及课程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艺术点说,是找和自己对孩子教育能共鸣的幼教。
这是关键,也是事实,如果哪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说:孩子今后交给你们了,我就只管给孩子受教育买单,显然,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儿童的成长姿态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家教,一个是幼儿园教育,而且必须形成合力,必须是合作关系,或叫同事关系,绝对不是商家和顾客关系,也不是单边责任体的问题。
同理,我也多次告诫幼师,别跟家长说大话:把孩子交给我你就放心吧,一切有我们来做。各位,这话说不好就闪着腰,然后就直不起腰。为啥?因为你把家园关系搞错位了,弄成了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了,而关系决定态度,所以,在这样的认识和行为下,肯定会惯出来一批“上帝”,耽误一批孩子。
后来,我询问了该园在家园工作方面有哪些做法。园长说:我们每个月都组织一次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汇报孩子们这一个月的进步。我问:是不是向家长汇报学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园长说:是的。
我若有所思后,问年龄稍大些的保教主任:你的孩子应该读小学了吧?她点头说:四年级。我又问:你去学校开过家长会吗?和咱们幼儿园的家长会一样不?她毫不犹豫说:绝对不一样,他们老师牛,我们家长牛。
我当场对保教主任的直言表示了认同,并阐述了问题所在。我认为幼儿园的所谓家长会是有问题的,是缺少真教育元素和带有商业化运作的活动。然后,我给了该园两个具体建议:
第一:把家长会改为“成长茶叙会”。
规模控制在十人左右,方式是圆桌座谈。关键是内容,除了老师汇报一个月以来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孩子们整体成长表现和共性问题,然后便是家长汇报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包括成长故事和个性问题所在,都可以交流和在交流中互学共进。
如此做法当属于很纯粹的教育行为,家园之间真诚面对,平起平坐。既不像那些名园名师,敢和家长摆出个“牛样子”,也不是很商业服务形态下有些民办园,老师在家长面前像酒店服务生。
第二:可以设计定期“园长约谈日”。
这是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设计的一种家园沟通方式。实话讲,每个孩子都有问题,但客观讲,民办园老师许多情况下不敢跟家长讲问题的,因为讲不好家长不认同,就会讲出家园关系的矛盾问题。尤其是年轻幼师,缺少涉世经验和与人沟通技术,所以,我建议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后,交给园长(或副园长)来解决问题。
我的这个建议曾给过几所幼儿园,运行后效果良好,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园长的教育修炼和工作经历所在;另一个是提前查找资料,做好问题备课。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家长们看到了幼儿园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孩子的个性关心关爱。
总之,我们把话说到家,如果从幼儿园的角度去说,真教育必须直起腰杆与家长真诚合作,而不是商业化迎合;如果从家长角度去讲,真为了孩子好必须善待老师们,别把老师当做伺候孩子的高级保姆,如此耽误孩子。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家园合作必须做到“责任分担,相互信任,勤于沟通”。而且,对于幼儿园而言,家园合作的前提是做好教育,是对教育的深耕,不是对家长的深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