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热词未冷,“学闹”随即袭来,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是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近年来被所谓的“学闹”现象弄得很疲惫,一些突兀而来的事件,一些被点燃的情绪,把办学者搞的难以应对。
首先,我们应当清楚的是,什么样的行为叫做“学闹”?什么样的做法属于维权?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我不知道怎样定义,只能以具体事例说事。
比如,儿童在幼儿园活动中被磕碰受伤了。之后发生的问题就是,有没有积极治伤?有没有主动慰问?有没有对医疗费用合理的承担?如果该做的幼儿园都做了,但是家长又提出了一定数额的索赔,此时的问题就是对数额的认定。如果,家园双方不能就此协商,并不能达成一致的协议。此时,就要依赖和走进法律程序来解决了。
我认为,这种情况和程序不属于“学闹”。
事实上,许多发生的事件不一定是这样。而是有些个别家长,认为是一次机会,可以提出超出一般想象的高额索赔。当学校或幼儿园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尊重事实,也尊重法律,用法律解决问题。结果是,家长坚决不同意,并祭出“医闹”曾用过的利器,找媒体、拉条幅,网上散发,甚至堵住学校和幼儿园大门,让学校或幼儿园无法正常工作。
这些手段确实厉害,直击按市场规律生存的民办教育的命脉。尤其是在胡闹的时候,可能会对问题放大、编造,也会对不知情的群体进行点火、蛊惑。于是,直接影响了学校或幼儿园的外部形象,最后逼的办学者不得不妥协。
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学闹”,属于看似维权,实则维钱。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其它不可预见的特例。比如,我曾见识过一个幼儿园家长闹事,原因很简单,甚至不是理由,仅仅是幼儿园正常交接的过程。举办者根本没有想到,一点点的小问题引发了不少家长聚集一起,提出了一系列有准备的刁难性的问题。后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举办者和老家长发现了“人群中有几个陌生人”,他们是谁?是为了争夺幼儿园办园权的竞争者,是结了仇的对家。这种手段还真的有点阴险,利用了不明事理的家长,让举办者颇有些防不胜防的无奈。好在事情总有水落石出,好在被蒙蔽总是暂时。
至于,遭遇了“学闹”怎么办?我想,这也是一个没有具体答案的问题。只能给大家几点建议:
1、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笃定自如,任你网上传谣,绝不去跟进描白。因为网络很无奈,因为网络很聚众,因为网络喜欢热闹。还是以静制动的冷观策略好。
2、遇事后第一时间给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把事实说清楚,争取到领导出面协调、支持和帮助。这是组织程序的问题。
3、内部召开“说明会”,让老师们都清楚事件和事实,不掩盖,不回避,争取大家齐心协力,以团队的意志和行为共度难关,用事件凝炼团队。
4、把问题当课题,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变坏事为好事,用敞开的心态接纳问题的出现。
5、及时召开各种规格和类型的家长座谈会,本着真相解释透,问题说得清的态度,让大多数家长成为知情者,不怕有问题,就怕躲问题,争取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学闹”确实很闹,但绝不能因为闹得心烦就冲动,就和大多数家长对立,就不管不顾的硬来,这样不仅伤及自己的心态,弄不好也伤及到原本很健康的家校关系。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说一说如何预防“学闹”的出现,也没有别的招数,只有在平时把家校关系维护好,让学校或幼儿园的家长跟老师融为一家,这是根本。
“平视教育”由来已久,一直在网易博客上传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家在手机上阅读的频率越来越高,于是,顺时应势,我也在微信这个平台开上一块自留地,一家之言,与同行交流,与老友谈心。
还请各位新朋故旧多多支持,多多传播,让更多人关注“平视教育”。推荐方式:
1,将微信公众名片发送给好友,直接推荐关注;
2,动动手指,将文章转发至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请大家广为传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