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幼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广义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狭义的社会化则是幼儿融入所在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一系列过程。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对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无疑是在为其以后的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不可脱的关系,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乐观、开朗、具体大无畏的探索精神,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些的前提是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包括认识认识家,认识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医院、学校、公园、商场等),在这过程中产生归属感,养成关心周边社会,热爱自己家乡。
IEEP从周边环境入手启发和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在小班《家庭的重要性》,我们请孩子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人以及与其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从而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能够爱父母,亲近和信赖长辈。
在小班《幼儿园是个小社区》中,我们以孩子生活、学习的幼儿园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与幼儿园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了解社会组织的运转,认识我们自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适应群体生活。
幼儿从出生时起就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之中,出生之后,随着交往对象的增多,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起来。人际关系良好的幼儿往往会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并且善于与人交往,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在中班《我们的朋友》、《性格、爱好与特点》等探究单元中,我们创设多种游戏情景,让孩子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开始能够运用各种交往技巧结交新朋友,并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友谊。
IEEP非常重视分享活动,在每周五的下午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生日会、玩具分享、敬老爱老等活动,孩子将自发地与同伴分享玩具,分享快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感谢顺德勒流创新幼儿园提供资源)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让社会有序发展,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集体规则。孩子长大后要适应社会,则必须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如不乱扔垃圾、不插队、不破坏公物等等。孩子在遵守公共规则中,才能感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简单的行为习惯。
因此,IEEP重视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引导孩子遵守生活规则,形成好习惯,树立公德意识。
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在今后的孩子教育中,除了在学校的教育外,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因为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和原生家庭的差异,而幼儿园阶段,正是培养社会性能力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应重视孩子的社会化教育,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品质。
吴明慧
IEEP探究教育研究中心 教研员
课程研发专员
延伸阅读
如需了解更多……
请添加客服老师为您解答
欢迎转发,关注
“IEEP园长工作坊”视频号火热上线
关注并了解更多园长关心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