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学会闭嘴。在沟通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这段话对于人际交往的本质一针见血,但也同样适用于亲子间的沟通,亲子间的共处总是存在着许多的纠结和斗争,当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们或者开始进入反抗期的时候,你是怎么沟通的呢?
我们可能习惯了立竿见影的方法——吼叫、贬低、惩罚甚至打骂,但这些方式在吹糠见米的同时,也给亲子关系划下了裂痕和阴影。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或许换一种沟通方式,孩子才会听的进去。所以本篇推文,我们尝试从具体的场景出发,带给大家一些亲子沟通的建议。
√ 这样说: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你想先刷牙还是先讲个故事?
——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不这样说: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困就不想睡觉。也许我想看电视,也许想做有趣的事儿,我还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们规定睡觉时间,让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体的生物钟定好了,我会逐渐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选择我喜欢的做,然后顺理成章地睡觉去了。不过,我有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例外啊。
√这样说: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走了,你现在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着?你要带什么包?——给出事实、选择性的督促
×不这样说:你还在那儿磨蹭?我们要晚了,赶快吧,听见了没有!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没有意识到我在磨蹭,特别是在玩我喜欢的玩具时,我没有时间概念啊。如果你对我“这样说”,我会顺着你的督促做选择。
√这样说:好的,你可以说“不”,但是,我需要听听你说“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说出来吧,我认真听你说。——尊敬的、正面的引导
×不这样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是对你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说“不”时,我在尝试我的独立性,想证明我在长大,也许,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导,也许,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在学习不惧怕别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样说:没关系,这次有了经验,以后就不会弄坏了。每个人都会出错,我也会,不如试试把它修好吧。——表示理解,引发思考,尝试补救
×不这样说:你看你这孩子,把这么贵的东西搞坏了,我下次还能给你买吗?——抱怨、指责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当我把东西弄坏的时候,我很紧张也很害怕。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会感到你们真理解我,我以后也会注意的。
√这样说:宝贝,妈妈感受到你今天有心事。我能够帮你吗?你想和妈妈说说吗?妈妈有点担心你哦!——提出帮助、疏导情绪,运用同理心
×不这样说:我跟你说话呢!怎么回事儿,你这孩子怎么又不理人啊!——讽刺、压力式的质问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其实我没有什么心事,有时候我想要自己待一会儿,也许,我在想着自己心里的秘密,也许,我在想我认为重要的事。当你对我“这样说”,我体会到你关爱我,我也许就把心事告诉你了。
√这样说:想一想,你先玩5分钟,再给他玩10分钟,还是先给他玩5分钟,你再玩10分钟,还是给他另外一个玩具玩?——给孩子选择和尊重
×不这样说:你要学会分享啊。快给他玩一会儿。——说教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特别喜欢我的玩具,真不想让别人玩儿。我怕他弄坏了。当你对我“这样说”,我可能会让他玩儿,也许给他玩另一个。
√这样说:如果你不哭的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安静下来,你想对我说什么?……——引导用语言表达的技能
×不这样说: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用吗?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不耐烦、说教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哭可是我的一个有用的武器呀。以前我使用时就成功过,我要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我就用哭来试试你们的反应;也许,哭是我本能地表达自己的方式,我还没有学会到底应该怎么向大人说话呢。当你对我“这样说”,你在耐心教导我一个新的方法。
“听”与“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在当下许多家庭中,父母还会秉承“我说你听”的传统观念,这导致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困难。
其实父母教育孩子一个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平等的对话。
学会倾听,与孩子共情比指责和说教更加有效。
当我们真的能够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你会发现,只有足够的真诚和尊重才能够打破壁垒,让亲子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让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梁丽丽
IEEP国际探究教育研究中心 教研员
课程研发专员
早期教育指导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