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稳定的陪伴人
孩子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个体对秩序、人、环境等有一种可预见、可控制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掌控感。根据洪艳丽的研究,从出生到小班,孩子的安全感主要表现为亲子安全感,通过父母等重要他人稳定的陪伴来满足。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平稳,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露情绪,也能识别主要照看人的表情或肢体动作,逐渐学习用语言来表达感受,从而和照看人形成稳定的情感依赖和良好互动。如果缺少稳定的陪伴和互动,孩子安全感较低,遇到挫折或者要求不被满足时,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便一触即发,于是用强烈的哭闹、纠缠来发泄。
据了解,青青的爸爸妈妈每周大概三四天不在家。他们一回到家,青青就会扑上去,缠着爸妈陪他。但爸爸妈妈因为疲惫想要休息,对于孩子的纠缠感到不耐烦,就让保姆把他带走。这样青青对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会越发觉得父母不喜欢他。而青青的妈妈对保姆十分严格,一不顺心就将保姆换掉,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更不用说去征求青青的想法。
青青上小班之前,家中已经换了13名保姆。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主要看护人又不停变动,青青会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不稳定、难以掌控。所以他更加缺乏安全感,情绪容易激动,尤其当自己的需要没被满足时,会大哭大闹试图掌控局面。
情绪识别和调节能力有限
情绪容易失控
小班的孩子直觉动作思维占优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来表达情绪:高兴时会哈哈大笑、和人拥抱;愤怒时大哭大闹,有的孩子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物)的行为,比如打自己、打人、咬人、摔玩具等。
他们可以识别和表达高兴或生气这些简单的情绪,但不会表达,也难以识别焦虑、伤心等复杂情绪。加上大脑前额叶发育的局限和经验的缺乏,孩子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更难以根据他人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案例中的青青遇到挫折或自己要求不被满足时发脾气,符合该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但成人要引导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而保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迁就他,以至于青青不会用“说”的方式来表达喜怒哀乐,更不会请求、和人商量,只会用哭闹、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愤怒和不满,迫使对方就范。
认同和模仿强势一方
过分在意输赢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2岁左右开始产生,3岁以后逐步产生自我评价。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受家里强势一方的影响,并以此来评价自己。比如,家长过分看重输赢,孩子就会越来越“输不起”,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据了解,青青妈妈平时很强势,当保姆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常威胁保姆要将其“辞退”。在青青眼中,妈妈是强者,是他认同、模仿的对象。加上青青本身安全感缺乏,他也会通过争第一来赢得妈妈的认可,获得一种掌控感。但太在乎输赢会让青青的内心压力过大,情绪更加不稳定。
精心挑选看护人
建立一致的教养原则
现在很多家庭会请保姆照看孩子,因此父母需要挑选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具备科学的教养观和相关常识,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帮手。
同时父母不能撒手不管,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经常和保姆沟通孩子的情况,达成一致的教育标准和策略,培养孩子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对保姆有意见,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斥责、威胁对方,免得让孩子不尊重看护人,结果看护人没法管教,只求孩子安全、吃饱,不出事就行,结果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充分的、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要尽量抽出固定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和孩子趴在地上一起搭积木,去外面追逐跑,抱着孩子讲故事等等,做孩子平等的玩伴,少命令、多倾听,游戏中自然引导,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接纳,可以说出心里话。
同时竭力保障孩子过有规律的、可预期的生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不能够陪伴孩子,要及时向孩子说明原因,让孩子因为父母的重视而感到安心。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缓解内心紧张
首先,平时要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接纳。当孩子发脾气时,成人不要被孩子激起怒火。
比如孩子没做好大哭大闹时,尽量抱着他,轻拍他的后背:“宝宝生气了,很难过。”让孩子觉得看护人理解他。等孩子平静下来后,跟他一起说说为什么生气了、下次怎么办等等。大人要耐心倾听,孩子说不出的时候才适当提醒一下。
其次,大人要为孩子做出情绪管理的榜样。比如妈妈回到家很累想休息,但青青想找妈妈。妈妈可以先拥抱、亲亲青青:“你想妈妈了?妈妈也很想你。
妈妈现在累了,要去休息10分钟,你先跟阿姨玩一会儿。”用计时器定好时间,当计时器响了,孩子就可以去找妈妈。这样让孩子也学会理解别人的情绪和需要。
最后,父母要逐步调整心态,放松下来,不仅以他人做事是否达到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保姆和孩子,而要多看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平时和家人一起做家务、郊游等等,维持亲密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营造温暖、从容、轻松的成长氛围,孩子就会逐渐情绪稳定,和家人有良好互动。
原文刊登在2020年11期《学前教育》(家教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