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全村专访一土数学老师郭玉胜(轩轩老师),徐畅整理。
做“对手”太难,还是做队友吧
在学校工作中,最快乐的是跟学生“斗智斗勇”,而也是在这种斗智斗勇中,跟孩子们建立真实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其他一切都水到渠成。
有一次,我发现三个人的作业一样,就把他们叫过来问怎么回事。刚开始谁也不说,还问我难道就不能是巧合吗?
我说当然可以,三个人出现同样的错误也很正常,关键你们整篇作业看不出任何涂改的痕迹,还像练书法一样一气呵成。要知道,如果是一个题一个题自己做的,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你作业的布局跟“誊抄”的布局是不一样的,甚至字体都会不一样。
最终,有个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三个人分工合作完成的。”我就开玩笑说:“我不反对你们找‘合作伙伴’,但起码得找个靠谱的吧!”又对另一个孩子说:“想跟人合作,首先得自己有实力啊,如果总出错,以后人家还能放心跟你合作吗?”说得几个人哈哈大笑。
此外,我还跟他们分享了几个抄作业的“技巧”,比如选择题,如果是自己一道一道做的,那你的答案分布是没有规律的;但如果是抄的,答案会有统一的位置,比如左对齐或者居中。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用的招老师小时候都用过,所以不要铤而走险,心存侥幸,至于更高级的”方法“,就先不传授了,哈哈。
孩子们都听懵了,直呼跟轩轩老师当“对手”太累了,还是当队友吧,以后再也不“合作”写作业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非教学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的问题就不是事了。
孩子不一样,被看见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个孩子刚开始不喜欢数学,不会的题就空着,用家长的话说就是数学是个“老大难”,同时这孩子平时也沉默寡言,所以沟通起来就得找到合适的方法。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就找到了专属于我们的沟通方式。
我平时喜欢在学生们的作业本上写一句话,或者画个笑脸啥的,告诉他们你今天做得不错,或者某道题是哪出了问题。后来有一次这孩子在交作业的时候,主动给我写了一句话:“这次作业有点难哦,可能会得B”。于是我就给她回信:“这个题思路是对的,可以继续往下做。基于此,我给A。”
我们就这样在作业本上开始“书信往来”,有时候在课堂上我也会匿名提到她,说有个学生思路不错,她是这样做的,同时看她一眼,她也会朝我会心一笑。我就发现这孩子学习数学的劲头越来越足,状态跟之前完全不一样,成绩也稳步提升。同时也越来越喜欢跟我交流,甚至段子手的潜质都出来了。
比如有一次一道应用题,告诉你从A到B有多少公里,每公里耗油多少,根据当前的汽油量,算一算中途是否需要加油。这孩子算出结果是不需要加油,但她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话:“如果途中经过服务区,而且想更保险的话,也是可以加点油的。
我回:“你很有生活经验哦!”然后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
就这样这孩子从数学老大难,到现在不管是态度还是成绩,都比之前有根本的提升和改变。
还有一个转学过来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新环境不熟,再加上性格内向,在课堂上比较退缩,每次问他想不想回答问题,都会害羞地摇摇头。
跟这个孩子建立联结,是经过三次谈话。第一次是我跟一帮同学聊吃的,聊到四川火锅的时候他融入进来,因为他老家就是四川的,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跟我互动。
第二次是我们一起调侃一种现象,说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是否生病取决于数学老师,只要数学老师说体育老师病了,这节上数学,那体育老师就是“病”了。然后这孩子就说,老师您知道吗,我们原来学校就是这样,说完大家一起大笑。
第三次是他觉得自己英语不好,难过哭了。我就把他叫过来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说我英语也不好,高考的时候还因为英语拖后腿错失清华北大,但是这也没影响我以后教数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啊,哈哈。虽然我们英语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啊,关键是这也不耽误我们以后的人生。
经过前两次的互动再加上平时对这个老师上课的感受,其实他是能听进我的话的。第二天这孩子妈妈都很不可思议跟我说,轩轩老师我们家孩子坦然了,他说轩轩老师说了,英语不好也不耽误以后干别的,心态一下子就好多了。
后来在课堂上也慢慢主动起来,有一次我上一节公开课,除了我们的学生,还有很多陌生的老师坐在下面。我出了一个题,问大家谁愿意上来做并讲解这道题。这个孩子居然主动举手了,还站在讲台上跟大家讲解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们经常说要看见孩子,其实每个孩子不一样,我们跟他们建立联结的方式和契机也都不一样。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这个方行不通,那就画个线段图,或者设个未知数试试,当我们愿意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总会找到方法跟他们联结。
老师是一面镜子
有一次我们上编绳课,一个男生就故意拿着绳在他同桌面前摇,最后人家忍无可忍伸手打了他一下。他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开始哭。这种情况就很难说清到底谁错谁对,要是认真起来,肯定谁也不肯认错。我就跟他说:“整个过程我都看见了,你拿绳在人家面前摇,是不是就想招惹人家一下,占个便宜?如果你用绳子打到人家,人家当然要还手,只不过你没想到人家提前还手了……”
话说到这,他自己扑哧就笑了,因为他的内心被说中了。所以后来当我说那我们现在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他主动就说老师不用了,是我的问题。
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因为一件事特别难过,老师积极倾听、同理感受、心理疏导各种专业的方法都用了,孩子还是过不去这个坎。后来没办法,我们只能说那你先哭一会释放一下情绪,等释放完能沟通了,我们再聊。孩子就在旁边释放情绪,我就跟安慰她的老师,在旁边讨论起接下来要做的项目活动,当时谈到一个相关的热点话题,突然我们发现这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哭了,非常认真地在听我们聊。
这时候老师说那我们来解决一下你刚才的问题,没想到孩子说:“老师我忘了,我忘了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了。”又转过头对我说:“轩轩老师咱能不能明天约个时间,我想继续听您讲刚才的话题,太有意思了!”
孩子确实是没事了,开开心心去上课了,留下我们几位老师在办公室哭笑不得。
其实小孩之间,互相打闹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一些小男生,喜欢互相“招惹”,还都想占对方点便宜。有时候便宜没占着就气不过,生气“绝交”,但还没等老师明白怎么回事,下个课间发现他们又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玩球、打闹。
所以,当我看他们这样打闹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去刻意解决问题,而是真正看见他们内心的风景,了解这件事的性质,知道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同时像一面镜子一样,客观地告诉他们,当前在经历什么。
老师的作用就是,用真实的自己跟每一个孩子相处、互动,看见他们、理解他们、感染他们。
End
由于微信改版,如果未设置星标,就有可能错过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好内容。为了我让我们不失联,请大家把「优师教研」公众号设置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