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我们常常说,养育里,最最重要的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越紧密越好吗?
今天朗读者推荐的文章中,日本心理学鼻祖河合隼雄先生为大家揭示了亲子关系的真相。文章选自河合隼雄先生的书《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中的一篇《孩子不听话,好像我们之间的纽带断了,怎么办?》。一起来收听。
原文
一说到跟孩子处好关系,人们通常马上就会想到跟孩子一起聊天、带着孩子去玩儿等,但其实比起这些,在孩子平时主动找自己“喂,妈”“哎,爸”的时候,自然地回应孩子,对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在孩子找自己的时候,是冷淡地说:“你真烦!”还是回应:“嗯,怎么啦?”“什么?”这两种反应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跟父母聊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些父母能做到自然地回应孩子,当孩子靠近时,他们会认真地点头倾听,而在其他时候,就适当地应对,十分自然。旁人看到可能会觉得“什么啊,那对父母是不是太随意了啊”,但其实在关键的地方他们可一点儿都没有松懈。但如果父母始终掌控着主导权,还用头脑理性地判断“必须跟孩子认真对话”的话,那就跟孩子之间出现错位了。
在亲子关系上,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牵绊”。“牵绊”也就是“纽带”,就是相互之间在某些地方联结着的意思。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相互之间有所联结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反面来看,其实“牵绊”或者“纽带”也会束缚人的自由。所以“牵绊”也有“束缚”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很担心“纽带”过于疏离的状况,所以在使用“牵绊”或者“纽带”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了积极意义,但其实在父母强调其积极意义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却成了枷锁。
人们常说“强劲的纽带联结着我们”,可我认为比起强劲的纽带,深厚的纽带更重要。我所说的“深厚纽带”,意思是指让纽带变得很长,长到能够一直联结到极其深远的内心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深层次上尽可能地往深远发展,甚至深远到“无限远点”,那么只要在这一点上是联结着的,对方走到天涯海角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彼此在心灵的最深处联结着呢。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一样,只要在深层次联结着就好。那些把纽带搞得又短又强劲的人,其实只是在控制对方而已。如果纽带能够不断加深,那么对方会变得越来越自由,但彼此之间仍然是联结着的。
如果联结短而直接的话,就很容易变成父母对孩子“不行”“不许去”的命令关系,因为父母根本受不了孩子从自己的领域中踏出半步。这样一来,父母倒是省了事,但被父母依赖的孩子就疲惫不堪,禁不住想要逃离了。这时父母就会说“我们之间的纽带断了”“被孩子背叛了”这种话,可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被逼得喘不过气了,除了逃离没有别的办法。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没有像平常一样按时回家,此时父母如果勃然大怒的话,一定会跟孩子吵架。其实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做什么去啦?”孩子会回答:“因为……所以才回来晚了。”那么父母就要回应:“原来去做这件事了,真有意思啊。”这句“真有意思啊”就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如果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话,孩子去再远的地方也没关系。
有些父母心胸狭窄,一听说孩子谈恋爱就会立刻气得要命,但其实如果父母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的话,是没法用“这孩子终于也有恋人了”“孩子已经长到这么大了啊”的想法来看待问题的。如果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也有孩子的人生,那么亲子之间的联结就会非常深厚。
这样一来,就算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彼此之间的“纽带”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厚,因为双方的关系伴随着理解,也伴随着友情。无论亲子、恋人还是夫妻,关系中有了友情就有了厚度。因此孩子去哪里都没关系,因为双方的信赖深厚。
不过,也有一些很了不起的人会说:“不需要什么理解,我完全信赖那个人。”就像有的母亲会笃定地说:“那孩子绝对没问题!”这并不是自以为是,而就是事实。这种天才一样的人,并不是靠用头脑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拥有着“信任他人”“爱他人”这样可贵的品质。
人际关系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真正的信赖和装出来的信赖完全不一样,孩子非常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