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发现女儿央央近视了,而且一发现就已经200度。我非常懊悔,她才三年级,都怪我粗心,如果早些发现,应该可以更早地控制住吧?!
自从孩子戴上了眼镜,我就一直很担心,她在学校会不会看不到黑板,眼镜会不会被她拿着乱玩,会不会被同学弄坏。我忐忑地联系了班主任,跟她说明了情况,表明希望能把央央的座位稍微靠前调一下。
班主任很客气,但是拒绝了我,她说学生的座位就是依次轮换的,没有人可以一直坐在前面。
我当时也是因为太焦虑了,脑子一热,就跟班主任吵了几句。班主任倒是很平静,还安抚我不要太担心,说现在班里近视的孩子不止我女儿一个,这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要用平常心对待。
等我冷静下来之后,觉得和老师争吵实在是太愚蠢了!非但没解决问题,可能还在老师心目中落了个“刺儿头”的印象。虽然老师一直情绪稳定,没有跟我吵,但我很担心老师把火气撒到女儿身上,给她“穿小鞋”。我该怎么办?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
家长因为对孩子的近视问题感到焦虑和懊悔,希望能够通过调整孩子的座位来帮助她更好地适应新的视力情况。然而,班主任却以学生座位轮换的规定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请求,引发了一场不愉快的争吵。
这种情况下,家长的焦虑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老师感到不适,也可能会影响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教育和成长。
我的闺蜜在学校工作了多年,她凭借着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多次被评为优秀的班主任。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因为她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还拥有一颗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炽热之心。
然而,在与她深入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她对以下这几种类型的家长比较反感。而且,她坦言,对于这几种家长的孩子,也很难产生喜爱之情。
想让孩子得到老师的喜爱,
家长一定别做这三件事
不配合老师的工作:
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可能表现为不遵守学校规定、不支持老师的决定、不积极参与家长会或其他学校活动等。
比如,当老师在微信群里要求家长提交报名材料时,个别家长迟迟不能按时交齐,这给全班同学的进度都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老师的工作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因为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踪和催促这些家长提交材料。
这种行为会给孩子传递出一种不尊重老师和学校的信息,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影响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态度。
对老师和学校抱有负面情绪:
表现为频繁抱怨、不信任老师、对学校的决定持负面态度等。
同事张姐的孩子最近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这本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争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动了手。于是,老师不得不把双方的家长叫到学校来解决问题,并且建议张姐的孩子休息几天,在家里好好养伤。张姐却对此产生了疑虑,她觉得老师可能更偏向另一个孩子。
张姐开始与其他家长交流,在网络上抱怨,不时地讲述老师的一些负面事迹。这种行为导致老师对她的孩子产生了不信任和忽视。渐渐地,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紧张。最终,张姐不得不托人将孩子转学到其他学校。
背后批评老师和学校,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让他们觉得学校和老师不可信任,也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老师的态度。
不参与孩子的教育:
表现为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支持等。
邻居赵姐家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刚开始,老师还会耐心地让同学们给他讲解题目,可是渐渐地,老师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里只顾着玩游戏,家长也并未将孩子的学业放在心上。
尤其是在家里迎来了二宝之后,赵姐和她的丈夫根本无暇顾及老大的学习。老师似乎也失去了耐心,把孩子的座位调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对他的学习听之任之,上课时也不会再去关注他。
赵姐对此感到非常无奈。随着家里新添了一个孩子,她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双方老人身体状况欠佳,无法帮忙照看孩子,更别提辅导老大的功课了。因此,老大在学业上的问题愈发严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家长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成长。
家长如何配合,
孩子会得到老师的喜爱?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
支持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
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定期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
尊重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决定,不轻易批评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参与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展现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重视。
-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育孩子尊重老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孩子走上成才之路!
你会希望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重视吗?你会做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大家一起探讨。
文章开头,央央妈妈的来信刊载在《父母必读》2023年第12期中,我们的专家用一个独特的视角——“教师情绪地理”角度,帮家长缓解这种矛盾之后的心理压力,非常值得一读。
戳下面图片,即可购买单期
作者 | 开水妈
(20年教育教学经验,专注于以下问题:全职陪伴;幼小衔接;中学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差异;青春期问题及应对;高考志愿选择揭秘。)